况,支持长江的的治理工作,是大院住户的荣耀。
唯一引起他们注意的是陈东升手里拎了个硕大的铁箱子。
“这里面是水文检测装置。”周文忠见陈东升傻站在那里,笑着替他做了解释。
参加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技术员随身携带水文监测装置是合情合理的事儿,谁也没有怀疑。
张婶和那些老婆子小媳妇儿显得很积极,屋子很快被整理了出来。
周文忠指指隔壁的屋子,笑着问道:“张婶,这家人的门上咋贴了红喜字,是不是刚结婚?”
“是陈中浦家啊,还没结婚呢,不过也快了。
你到时候要是不搬走的话,说不定能喝上喜酒。
中浦那孩子是个懂事儿的。”
“那太好了,我最喜欢凑热闹了。”
一间屋子内摆了两张木床,老猫送去了一些生活用品之类的,摆在屋子里。
不消片刻功夫,屋子就跟一般的宿舍没有什么区别了。
借口晚上要上夜班,周文忠把那些热情的大婶请了出去。
这时候,一个身穿电力局工人制服的年轻人戴着棉纱口罩,带着两个电力工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的肩膀上挎着一个帆布包,包上有“水电公司13”的字样。
不用街道办的同志介绍,王婶就知道他们是电力局的工人。
看看那一大盘电线,她笑着问道:“拉电呢?”
“是啊,为了给支援咱们的同志,创造出优质生活条件,我们局里决定先把电拉上。
不过你们放心,我们会按照灯泡的数量计算电费,不会走你们大院的总电。”
李爱国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道。
“哎吆,小同志。看您这话说的,人家大老远帮咱们改造长江。
用咱们一点电,我们要是不愿意的话,那不是太小气了吗。”
“是,是”
做特殊工作的,最不喜欢遇到这些热情的住户,不但会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在言语中露出破绽。
好在有街道办的干事在旁边,以不要影响工人师傅工作为理由,把那些老婆子小媳妇儿请了出去。
李爱国这才带着两个工人进到了屋子里。
按照规定程序出示了证件,数了灯泡数量之后,正式进入工作中。
李爱国上下看看屋子,皱起了眉头。
“这屋里的电线都太老旧了,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干脆趁着这个时间,把电线换了吧。”
“不花钱吗?”摄影记者陈东升生硬地背诵台词。
“不用,这是公共设施,我们电力局免费更换电线。”李爱国大声说完,给那两个工人使个眼色。
两个工人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电线,扛着梯子,他们从街口的变压器上,拉出一路电线,直通到了宿舍里面。
拉好电线后,李爱国以检查电路是否漏电为理由,关上了门。
陈东升慌忙取出摄影机。
他显得有些紧张,手忙脚乱之中,差点把装有摄影机的箱子碰到地上。
呼
陈东升只觉得汗毛孔炸裂开来,背部泛起一阵冷汗。
李爱国眼疾手快,伸手将箱子稳稳抱住,重新放在了桌子上。
看到那台价值不菲的摄影机没有摔下去,陈东升吓得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血色。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李爱国。
这位同志看着年纪不大,行动如此迅速,难怪能够当上调查组里的领导。
“老陈,你是个英勇的战士,别害怕!”李爱国重重拍拍陈东升的肩膀。
陈东升也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只不过是第一次干这种“暗访”的工作才会紧张。
闻言,深吸了一口气,镇定了下来。
他取出摄影机,开始装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