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十八两(4 / 4)

崔如英没说是送的,毕竟耳珠也是银子打的,"蒸包子也有姐姐的功劳不是,我哪能光了,但这个却能。

二丫把小匣子打开,仔细端详这里面的银耳珠,真好看,银钗子不能常戴,她怕丢她看了看崔如英,又看了看崔大山,“爹,你们.....你们真好。"

崔大山道:"你成天在铺子干活,也辛苦,那往书院送的酱肉包子,你又不是没包,一家人就别说这见外的话了。咱们一家人好好干,铺子的生意会越来越好,以后还买别的首饰呢。

"

崔大山说这些并非画大饼,只要家里有余钱,买点就买点。他还想给许娘子买一个,许娘子为家里操劳最多,该买。说到底家里最节省的就是崔大山了。

让崔大郎读书去,给二丫崔如英买首饰,四郎五郎年纪小,还不知花钱呢。崔大山除了吃饭就没有别的花销,吃饭还是在铺子里吃,几个孩子许娘子还给做了新衣裳,但自从铺子赚钱,除了偶尔崔如英给他打酒外,崔大山就没给自己花过钱。二丫笑了笑,好好干的念头在她脑子里越发深。

睡了个好觉。

有崔大郎在铺子里也用不着崔如英帮忙,第二天早上更不用往书院送包子去,一家人睡醒之后照例去铺子忙活,不用早起,干活劲儿足,还有崔大郎在,二丫也能歇个半日。

不过二丫是个闲不住的,在家把衣裳都给洗了,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四郎五郎出去玩儿了两日,这两日家里的鸡肚子吃得圆鼓鼓的。月底生意不错,崔如英就去送个饭。

就算不吃肉,做个素菜也能改善伙食。

看着客如云来,她在心里算了算,每月铺子能赚二十多两,加上书院的那就三十多两了,兴许能到四十两,攒几个月,或许真能买个宅子了。她这个屋子还是太小了些,夏天又晒得慌,这事儿还得和许娘子说。日,学堂就不上课了。

三十这日下午崔如英就回侯府了,在侯府上了几日课,也得到明确的信儿,再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