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听说那味精是薛泽经手卖的。”
一句话,把整个太常寺的留守官员给干沉默了。薛泽这个名字最近出现的频率实在是过高,听得人耳几要生茧。
据说现在礼部现在最著名的笑话就是那日紫宸殿朝会上为何心生胆怯,没能像薛泽那般直言犯上。结果现在好了吧,薛泽因祸得福,入了豫王的眼,整个人风光无限,将来豫王登基,他这个潜邸旧臣说不得还能穿上紫袍,成为宰执。
这人与人之间的命数啊,还真是不可捉摸。一步差,可能终一生都追不上。
有人咂摸了一下其中的意味,失惊道:“薛泽是豫王的人,莫非这味精是?”
其余人用沉默代表了赞同的意见。
此等奇思妙想,很符合豫王被仙人教授的身份。“可豫王鼓捣这个做什么?俸钱应该足够使了吧。”有一人耸耸肩道:“谁知道呢,十四士现在还在边报上为狄青张目,说他不是擅开边衅呢。”
此言一出,立刻有人喝止道:“说得甚话,怎么还没吃酒就醉了!”
此时能站在这的人都不是傻子,消息渠道也比普通百姓多得多。
普通百姓只当是售卖小报的各家成立了行会,把那些销量一般的小报沙汰,然后整合出五份各有侧重的新小报来。
在朝官员中却是有好事者去好好查探了一番,结果在查到后面有梁鹤隐隐约约的手笔后差点把自己给吓死。梁鹤那可是能得官家召见的皇城司鹰犬,平素又在豫王身边服侍,眼看着很有恢复昔年武德司权焰的模样。梁鹤既然被牵扯进了小报收购之中,那这件事背后必定就牵扯到了垂拱殿或东宫。
至于十四士,则是曾经冲击过都亭西驿,差点被锁拿下狱的十四个国子监学生。
不知怎的就成了小报的撰写者,还起了个十四士的共用笔名,生怕有心人查不出他们的根底一般。这些个后生晚辈最近凭着一篇《议狄汉臣罪十》声名鹊起,倒是赶到了他们前头去。
但这篇文章虽名为《议狄汉臣罪十》,却是故意正话反说,实则全篇都是为擅开边衅的狄青开脱。说什么是夏人先动的手,狄青只是奉命自卫反击,而且战绩斐然,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就算是有过,那也是得胜后太过欣喜,在没禀报范仲淹这个上司的情况下,把战果给扩大数倍有余这种微不足道的小过。
可这些个小辈还是太嫩了,自己笨就算了,还把百官都当成了傻子糊弄。
二月廿一日夏军才在天都寨招聚齐兵马,再启战端,怎么狄青二月廿二日就深入夏境百余里,斩首级数百了!是夏人全是酒囊饭袋,瞎了聋了,任由狄青入境;还是狄青有飞天遁地之能,用一天时间就能奔袭百里,还连带屠灭西夏部落,立下军功的?
虽然文人的笔和官字的两张口一样,可以变为任何角度,但你们这也太离谱了!
此文一出,直接把那些个在朝堂上力争要严惩狄青的官员们给气歪了鼻子,但偏偏在民间的反响极为热烈。因为相较于官员们看重的程序,百姓们只看结果。他们才不管现在是春季,当更紧着农时耕种,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他们只知道狄青打了几场好大的胜仗,狠狠挫了夏人的锐气。是这些年朝廷与西夏开战以来听到的最好消息。本人又在回返途中遭遇数倍于己的夏骑,血战数场方得生还,但所率之人已经七零八落,自己也是身受重伤。对给他们带来了能提振心气好消息的狄青,百姓回馈的感情也极为朴素,那就是强烈反对朝廷因此处置狄青,瓦子的说书先生连赞忠勇的词都编好了,每次演出都是爆。
谁又能肯定这其中没有垂拱殿或者东宫的手笔呢。把这个挂在嘴边说,是嫌自己距岭南太远了吗!被呵止的太常寺官员也知道大家都是为他好,然而心中郁愤难消,最终一屁股坐到凳子上生起闷气来。狄青一个胸无点墨的贼配军,即便在军卒中也是鄙视链最底层,怎么能得此殊遇!这大宋朝的天,也变得太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