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拾起旁侧地上之长枪,随刘禅行至距此仅数步之遥、稍高于溪岸之石坡处。只见一位十余岁清瘦少年,气质昂然卓立。
赵云微蹙紧剑眉,双眸深邃,审慎地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少年。
“子龙,此少年名曰邓艾,字士载。此番是士载与其母将阿斗自江中救出。”
刘禅一语方毕,赵云旋即肃然朝着那邓艾双手抱拳,言道。
“多谢邓公子救吾少主于危难,少主之救命恩公,即为末将之救命恩公也。烦请邓公子受赵云一拜。”
语落,赵云便深深弯腰作揖,身形如松,尽显敬意。
“赵赵将军无须多礼还请起。”
赵云闻其言,稍作凝眉,心晓面前此少年,略有口吃之疾。
“子龙,士载亦已相投,且颇通兵法,那便暂且于汝帐下充任参事罢,事后,吾自会去信于父亲。”
“是。”
刘禅三人返至农舍之时,已然日暮西沉,昏黄渐褪,墨色缓缓攀爬上那浩渺天幕。
“娘儿已寻得愿为之誓死效忠之明主矣,吾等不必再漂泊无所依。”
邓艾满面壮志得酬,向其母侃侃而言。
邓母育得如此聪慧勤勉之子,自身必是通透明理。其深知那位被他们母子救起的小娃娃,身份贵不可言。亦感恩那小娃娃不嫌弃自家孩儿有口吃之疾,予以重用。
只见邓母双手颤抖,紧攥衣角,迈着略显蹒跚的步伐趋前,双目噙泪,朝着刘禅“扑通”一声,双膝重重跪地,泣声道。
“吾母子一介平民之身,贵公子不鄙,垂青赏识吾儿,已是大恩;且吾儿自幼便有口疾,贵公子亦不嫌,反予重用,已是大德。
贵公子于吾母子之恩德,老身无以为报,万望此子竭尽效忠,以报贵公子恩德,亦愿贵公子洪福齐天。”
言罢,便欲伏地叩首,却被刘禅猛地一把拉住。
当邓母“扑通”一声跪地之时,刘禅正于一旁询问赵云有无随身携带铜钱或有值之物。
蓦地,一侧传来跪地之响,引得他转眸而望,却见邓母已跪于地,惊得他忙不迭上前相扶。
“阿嚒,汝与士载皆为吾之救命恩公,理当吾谢汝母子。况士载实有真才,皆赖阿嚒善教。若因口吃小疾,而弃大才不顾,那这世道,确当改易矣。”
刘禅话音方落,“扑通”复又一声跪地之响传来,刘禅斜眸望去,但见邓艾一脸肃然郑重,虔诚跪地。
“少主…艾…必殚精…竭虑…誓…死效忠…矢…志不…渝……以报…少主…知遇…厚恩!”
刘禅望着眼前这母子二人皆朝他跪地而伏,心中颇感无奈,忙不迭将此母子双双扶起。
“士载赤诚之心,禅知矣!”
而后,刘禅走至那老农身旁,将一枚精致玉环放于那老农之手。
“老伯,承蒙收留吾等,实是叨扰,此一枚玉环,权作歉礼,还请老伯莫要推辞。”
那老农观先前之态,便晓眼前小娃娃,虽年岁尚幼,然身份尊崇至极。此贵重玉环,他岂敢承接。
于是那乡野老农颤颤巍巍,将手中玉环推还,便要跪地,刘禅见状,忙伸手阻拦。
“草民有罪,草民有罪……”
刘禅见那老农满面惊惶,口中连连言罪,他心下百感交集。
这世道,这乱世,百姓惧官至此,实不应然!百姓不当畏官,而是官惧百姓!
他长叹一声,说道:“老伯,汝收留吾等,使吾得以疗愈伤口,何罪之有?”
说着,刘禅复将那枚玉环轻置于那老农手中。
“老伯,此恩,禅以此玉环相报,汝且留之。”
言罢,刘禅遂唤在场诸人,离了那农舍而去,徒留清风拂过,余韵悠悠。
那老农立于门前,遥望刘禅一行离去之向,不觉清泪潸然,两行垂落。其手捧那枚玉环,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