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时日,刘禅每日皆充实而不紊,晨时于诸葛亮处受教,午后或自行习武骑射,或听取糜芳、张绍二人所陈报关乎精盐诸事之要。
起初,刘禅定彼二人陈报职守之期为每三日一遭,后稍见起色,则易为半月一回。
他亦心中想着,待精盐诸事皆至成熟,这陈报之期便要改为一月一度,毕竟其所为之事,非止精盐一桩,若冗杂事务皆揽于自身,实非明举。
眼瞅着时已至除夕,刘备今夜本应与家人于府中同聚守岁,然因刘璋之邀,开春入蜀。又因刚取半个荆州未及一载,诸事皆呈蓬勃之势,需与麾下一众属官小吏增情谊、笼人心,故而除夕设大宴与荆州五郡诸官吏同乐,实乃一良策。
此夜宴本属大人之事,刘禅本无须赴之。然怎奈其父有意自今时起便栽培、磨砺于他,望其日后接掌之时,能具威望,且有能耐镇住原随己的一众文武属官,遂令刘禅一同赴宴。
而今日恰为糜芳与张绍向刘禅陈报职守之期,故其与刘备皆甚为繁忙异常。
然异者,刘备需与荆州五郡县众多大小属官共议,听彼等述职此年各地军政要务,此需良久,近乎自晨晓至近宴时。而刘禅相较则轻松甚矣。
“二舅适才所云,曹魏东吴之地已有士族豪强尝过以精盐所制之菜肴。而荆州之士族豪强现今皆已用精盐,如此,吾等且静候曹魏东吴之讯,此番尚需二舅劳神多矣。”
自那次于琼林楼,糜芳便已心明,与曹魏东吴所涉之精盐诸事大抵需己亲为,故而毫无迟疑,径直干脆应道:“小公子,此本乃芳职责所在。”
刘禅继而正色道:“经营精盐所获之利,除却相应成本,其六入公库,其二入阿斗私库,此二者分账而记,然皆由吾掌管。凡精盐之一应账目,皆需每月汇总一回,并向吾呈报。阿斗知此增二舅之劳,故于近日安排一人为二舅分担,共理精盐之一应账目。”
老练精明的糜芳,又岂会不知此乃刘禅为监察于他的所为呢。身为臣属,况得罪于曹魏东吴之士族豪强,已然毫无退路,只得随刘姓之人荣辱与共。
其神色极为平静,回语甚速:“多谢小公子体谅芳。”
“莫急言谢,阿斗尚有一言欲言。”
糜芳屏息敛神,目光直视刘禅。
“阿斗曾有言,天下未安之际,精盐独供士族豪强,百姓仍用盐巴,故而精盐之价颇高。然待天下大定,精盐必广及百姓,乃至吾大汉域内众人皆用之,届时其价当需重定,或更低于盐巴之价。”
“二舅可有异否?”
在此一侧的张绍听得此语,那双目之中顷刻便盈满无尽的崇仰之光,目光炽热而专注地看着刘禅。
他内心笃定,眼前这位弟弟——这还要得益于他们父辈之情才能以兄弟相称,日后必为忧民疾苦的贤明之君。
糜芳行商,异于常贾,不拘眼前得失,具远见之识。虽利微而不绝,广且长流。况刘禅日后亦乃其主公,孰能舍自身前程而不顾乎?
他稍作沉吟,随后开口:“小公子年岁尚幼,却已心系天下百姓,饱受烽火荼毒之苍生有救矣,社稷亦将匡正清明。芳岂会有异乎?”
刘禅微笑颔首,转而对一旁的张绍说道:“阿兄,精盐之产量仍依先前所定,倘若有曹魏或东吴之官府前来与君等商洽购买精盐之事——”
刘禅言至此处稍作停歇,分别望了糜芳与张绍一眼,那眼神犹如深邃之湖水,令人难以捉摸。继而,其嘴角轻轻上扬,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目中更是浮现出狡黠之色。
“君等须口径归一,精盐产技尚未熟,量仅此。既供荆州,又应魏吴,实两难。故供毕荆州余者,每月依原定价,视谁最具诚。待产技熟,则勿争,两家皆有,皆依原价供。”
生产技术成熟与否,何时成熟,还不是我说了算。此时不令你两家相争,薅尽尔等羊毛,我便不姓刘!
刘禅此语颇为明示矣,连张绍皆明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