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同情也是极好的事。
侯璟如今升了京营指挥同知,已经属于是中高级的将领,可他终究还是個年轻人,听到这些话也不免被引动情绪。
想起在战场上舍生忘死那些事,再联想到自己往后,也可能被人鸡蛋里挑骨头,他的心里也就非常的不好受。
“臣明白,一定跟他们说清楚!”
接下来,他二人又聊了一阵,然后侯璟便告辞离开了。
他前脚刚走,隐于屏风后的宝钗便现身,然后感慨道:“这次的事……即便你管不了也得管了!”
“是啊……没有退路,管不了也得管!”
他是靠下面将领捧起来的,这些人就是他的基本盘,护不住别人他也啥都不是。
转眼又是一天时间过去,刑部和兵部的扯皮结束了,最终竟形成了很离谱的结果。
刑部以案情复杂为由,又将都察院和大理寺拉了进来。
几家推过去推过来,最终审案之事落到了都察院御史头上。
刑部兵部大理寺的理由很充分,案子是被都察院御史扯出来,那他们对此案了解最深,由他们来审问就最合适不过了。
更离谱的是,这样离谱的题奏,在内阁议了一个多时辰,最终还是被通过了。
三位内阁大臣,就此事的唇枪舌剑,也让当值的内阁中书苦不堪言。
二月十四下午,睿王府存心殿外书房,朱景渊正在接见官员。
此人名叫张儒林,今年不过三十,现任甘肃监察御史,此番弹劾他便参与其中。
在联名弹劾的十位御史之中,张儒林是最年轻的一位。
因为年轻,所以经验不够,就更容易吃亏。
比如其他参与弹劾的御史,眼下要么病了要么家里有急事,反正都有理由没办法理事,所以落到都察院的审案差事,最终便交给了张儒林来办。
换句话说,西北与朝鲜诸将不法事,他张儒林将作为第一主审官。
此刻,朱景渊正在勉励这位,为的是让他更好的干活儿,所以不停的给他戴高帽。
“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主持正义的贤才”,“匡扶社稷的能臣”……
这些话,从朱景渊这位名满天下的贤王口中道出,确实让张儒林心潮澎湃起来。
和张儒林不同,此时的朱景渊很不爽。
只因被他寄予厚望的御史们,这个时候竟全都怂了,以至于眼下只能用张儒林。
所以,虽然是张儒林接了主审差事,他还是会设法鞭策其他人,作为陪审去给张儒林出主意。
“二月十六审案,朝中文武无不瞩目,士林希冀和卿之声名,全在此一举了!”
“臣定不负殿下厚爱,一定全力以赴,匡扶正义……为西北百姓讨回公道!”
二人又聊了一阵,张儒林就告辞离开了。
朱景渊刚去了内宅,还没跟陈芷说上几句话,就有宦官前来禀告,说兵部新发了一道公文。
他本以为是跟审案之事有关,哪知那宦官禀道:“原安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孙绍祖,升任安东行都司都指挥同知!”
朱景渊顿时冷了脸,只吐出了“知道了”三个字。
待着小宦官退下,陈芷随即屏退左右。
她知道朱景渊原本心情就不好,听到这一消息只会更冒火,所以她要给这位爷发泄的机会。
果然,在所有人退出之后,朱景渊直接摔了茶杯,而后暴怒道:“那孙绍祖,狗一样的东西,当初犯了那些大错,不撤他的职就已是皇恩浩荡……”
“他立了多少功?近两年竟得连番拔擢?这世上还有公道?”
在朱景渊暴怒之时,此刻朱景洪已受召进了宫。
这次觐见未在乾清宫,而是在皇宫东侧,东华门内的隆武殿,这里其实是个小校场。
在内官引导下,朱景洪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