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旅途记事四十二“师姐的身手,精神与肢体”(3 / 4)

解。

x老板翻译兼示范工具人。

这是一堂偏向于理论讲解的课程,与其说安娜教授想告诉孩子们一些演奏技巧,不如说她想给孩子们和各位老师提供一些日常练习的思路。

课题核心围绕着两个词语“精神”与“肢体”。

安娜教授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往往在全力以赴演奏的瞬间,演奏者无法将精神和肢体进行完美融合?

常常出现的状况是情绪先到,然后肢体去追赶,又或者是肢体在演奏中引发了情绪的出现,这二者都不能称之为统一的整体。

当然,这也是一些钢琴演奏家的痛点,参考一些演奏同一曲目却在不同场次有着不同发挥的演奏家们。

针对这一情况,安娜教授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日常练琴的过程。

“音乐与技巧被最大限度地分开训练和发挥了。”

x老板翻译的同时两次用俄语向安娜教授确定他的翻译有没有失误,得到了对方的肯定。

这正是安娜讲授想说的,如何平衡和解决这个矛盾始终是俄派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一个演奏者在熟练的演奏一首作品之后,偶尔在演奏中会灵关一闪,瞬间完成一个美妙的句子。

这种情况通常会被认为是缪斯你女神降临,而安娜教授指出并非如此。

“在这一瞬间,是技巧听从了耳朵的命令,让全身的运动有了一种高度的约束。”

“这种约束是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锻炼的,只要进行全面严格的训练,精神和肢体之间的距离就会逐渐缩减,最终形成统一。”

王翰就此提出了一个疑问,那么在练习的过程中究竟是肢体作为主导还是精神作为主导。

安娜教授回答:“同等重要,但连接二者之间的器官不是手指,而是耳朵。”

听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对于这一点,李安非常赞同,并且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有引导孩子们要善于去听。

不过安娜教授后面有一句话让李安也反思了一下自己。

“单纯的手指练习是体育项目,这样的练习越多,对曲子里出现的具体技巧问题提供的帮助就越小。”

李安目前还没有发现自己的技巧在具体的演奏中使不上劲,但他曾经确实一度地专门打磨过手指。

后续练习教学过程中他会留意这一点,虽然他明白安娜教授的意思是要带着耳朵和音乐思想连手指,可孩子们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在本子上记下这个问题,他跟着安娜教授的思路来到下一个问题,如何具体解决音乐和音乐的关系,这明显就是给在座的老师们加餐了。

比起安娜教授的课,下午黄楚贤老师的课更具有体验趣味。

因为能上钢琴。

下午的课程,孩子们的上课地点来到了隔壁的多功能厅。

十台钢琴像是为大家准备好的。

黄楚贤就小奏鸣曲集的练习准备了一套具体的课程方案,李安听到一半接到袁小鱼的信息便悄声离去。

下午五点,法伦贝尔首日第一轮比赛的第六场,陈璇将在这一场献出她的比赛首秀。

两人昨晚在电话里已经说好今天李安不过去了,但是李安最后还是决定去看一眼,另外给肖老师买点东西送过去。

至少在陈璇父母到来之前,他得先和肖老师见一面,见不上也没关系,东西放门口也是个态度。

不同于去年和陈璇的关系,今年礼数上的事情一个也不能疏忽。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已经给黄楚贤提前打过招呼,不是不愿意捧场,确实事出有因,黄楚贤表示非常理解。

袁小鱼要回长廊拿明天活动用的道具,李安蹭个车,两人一路上聊了许多,袁小鱼告诉他唐小星已经把二声部练完了。

李安没接话。

袁小鱼把李安送到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