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但挑选的三万人也都是边军中的精锐,再加上李火平不计消耗的投入,问题不会太大。
但考核取士可以说开了时代的先河,这个汉国还真没有太多的经验。
要知道自从诸夏开始,士层基本上都被贵族们垄断。
就算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国为了自保或者争夺地盘也会从平民中招揽一些平民贤才,但那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到了汉国立国,缺少大量人才稳定国内局势的刘邦只能通过有名望的人举荐,这才慢慢地稳定了局面,这也是察举制的开端。
然而这般推选出来的贤才,其实也都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考核的,不是说你一退选我就要按照你说的来给个位置。
甚至说你推选出来的人就算经过了一系列的考核,但面见天子的时候,天子觉得你推选的人不合适,那不管之前做的多好,都不可能被录取。
这也是为什么沈文极力反对的原因。
凭什么我们推选出来的人就要经过一层层的筛选,最后还不定能过,而你就搞了一不知道什么玩意儿的考核,过了以后就作为新人考验三个月就能转正,你这就不讲规矩了。
当然之所以最后没死硬到底,其实也有看笑话的意思。
没有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或许真的能挑选出来贤才,但更多的却是滥竽充数的人,他也想看看最后玩崩了的话,李火平以后还有什么脸面这么豪横。
对于他的心思,李火平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不过他担心的对李火平来说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华夏五千年历史,科举制度就超过了一千五百年。
就算前世那种升学制度,其实也是科举制度的一种延伸罢了。
一个考核取士,毛毛雨了。
不过见李倾城一脸好奇的样子,李火平还是回答道:“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的。”
“训练边军嘛,从山庄里最早的那批御林军里边挑选三十六个,分成三队去当教官。他们现在基本上都是修炼者了,想要压服那些兵痞子们不算难。”
“至于说考核。”李火平吧咂了一下嘴,道:“先凑活着选一批用着,等他们都进入状态了,然后再慢慢地挑选。”
“能用的,比较好用的磨练一下就放出去,只要肯干活就行。”
“至于那些有些能力又喜欢偷奸耍滑的,那就压着多磨砺磨砺。”
“剩下的那些浑水摸鱼的渣滓就留给廷尉吧!”
说着李火平摊摊手道:“而且现在框架这才刚刚搭起来,期间问题肯定不少,不过只要能压制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