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秦国的商人(2 / 4)

安南总督领地做粮食贸易,运至秦国江南地区,赚取运费和差价。故而,五千块对他而言,还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国内的一些小工厂,一年到头赚的钱恐怕都没五千块。”梁益锋点点头说道:“话说,这帮秦国商人还真他娘的有钱!”

“盐商嘛,自古就是大陆有钱人的象征。”

“真是可笑,在秦国,贩卖食盐,也能做成巨商大贾。买下这么贵的一个瘦马,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有啥稀奇。”牛显廷不屑地说道:“两淮盐业,就那么一些人垄断着,以秦国巨量的人口,每个人头上赚一分钱,一年下来,那也是数十上百万的收息。嗯,就跟印度商社和孟加拉商社那般,凭着垄断贸易,本土一根几分钱的铁钉,在人口数量同样庞大的印度地区,能卖出一两角钱,赚取十余倍的暴利。”

这个时期,大秦朝廷依如历代王朝那般,将盐的生产和销售列为垄断专营。全国被划分为十一个盐业管理区,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都由朝廷授予的专卖商人管理和经营,他们通过对销售所得,将其中获得的盐税交给大秦户部。

据粗略估算,大秦财政有近5-7的国库收入来自盐业,让众多齐国商人惊诧莫名。

不过转念一想,大秦民间的盐价,低者每斤卖出十几文,高者则每斤卖出七八十文,好像又能理解了。

这个时期的猪肉每斤也不过有20多文,一石大米仅1两银子(秦国官铸银元和散碎银两通行),这物价两相对比,食盐售价,就是妥妥的高价!

别说是在大秦这个时代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就是放到后世,一斤盐的价格等于两斤猪肉,这也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而位于华东地区的两淮是最大的一个盐业专卖区,在扬州城里的盐商个个地位显赫,身价巨万,是大秦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扬州的盐商只能运输销售,不能生产贩卖,他们一年里差不多要运销近600万石(约35万多吨)盐,供应全国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口,获利在200万-300万两白银——当然,这些赚来的银钱还需要打点官员,搞定地方势力,敬献皇室,但最终落到诸多盐商口袋里的金额,仍旧相当惊人。

因而,买一个价格不菲的“瘦马”,对于盐商而言,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

“怎么,印度商社和孟加拉商社被取消了贸易专属权后,牛兄也想去那边掺一手?”齐正伦眼睛扫向四周,看着那些富商极为张扬地将报价继续向上抬升,脸上露出几分纠结的神情。

“不去。”牛显廷摇摇头说道:“我在秦国从事毛皮贸易十余年,早已有了如今现成的渠道和网络,虽然利润不大,但好在收益稳定,是个长久的买卖。若是贸然跑到去印度,人生地不熟的,说不得就被印度商社和孟加拉商社这两家地头蛇给坑了。”

“牛兄说得不错。”梁益锋说道:“听说,税务总司准备要在印度设立机构,参照海外领地的税赋政策,除了间接征收印度土著的赋税外,主要就是收取各项贸易流转税和营业税。好嘛,凡是在印度地区经营的贸易商社和生产工厂,攥取的利润都得被政府给刮一层,不再像此前那般都能将所有的钱落入到自家的腰包里。而在秦国境内,咱们不仅可以享受诸多贸易优惠条件,进出口吃两头利润,还不用给秦国缴纳除了进口关税外其他各种商税,细水长流,贸易利润还是能保证的。”

“咱们齐国商人现在能享受一些贸易优惠条件,但以后就未必尽然了。”齐正伦说道:“据大秦朝堂中传出的消息,他们的内阁和户部有意要对所有外来商人征收商税,而且每一笔交易往来的凭证和契约都必须在特定的衙门加盖官印,缴纳营业税,方能正常进行。否则,一旦被朝廷清税司发现未经官方许可而私自交易,货物一律查抄,还要追加罚款,甚至将人给下大狱。”

“消息属实吗?”梁益锋闻言,立时惊愕不已。

“这个消息是从我们齐国驻南京公使馆里传出来的,应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