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火炮的出现,进入风帆战列时代以后,撞角装置就被各国海军所淘汰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自诩走在时代前列的齐国海军却将这种被淘汰了的落后装备又重新捡了起来,在舰首安装坚硬的撞角,凭借蒸汽战舰的高航速和高机动性,加上其自身巨大的舰体和吨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尤其是铁甲舰更是如此,使得这种古老的撞击战术重现人间。
在战斗发生三十分钟后,位于齐国远征舰队第一分舰队的东南方也传来隆隆的炮声,显见是英军埋伏的另外一支分舰队赶到了战场,正在围堵齐国的风帆舰分队。
而经过一番血战,蒸汽战舰分队顺利地突出了英军的重围,已抵达英军舰队殿后的位置。但齐国舰队并没有就此顺势撤离战场,而是将各艘蒸汽战舰分散开来,穿过英军舰队的尾迹,顺风转向左舷迎风的西偏南,利用己方优越的机动性和高速性,不断游走于英军舰队外围,炮击对方转向不便的风帆战舰。
如果以上帝的视角,从高处俯瞰整个交战海域,就会发现战场被分成了两部分:以英军前卫舰队和后卫支援舰队二十余艘的风帆战舰正在以一个极为宽广的扇形面,围攻齐军风帆战舰分队,并试图将其全部兜在包围圈中;而英军庞大的中卫舰队却在另一边战团中乱做一片,不断遭到游走于外围的七艘齐国蒸汽战舰猛烈轰击,几乎每一轮的抵近齐射,都给英军战舰造成巨大的伤害。
薄雾和硝烟遮挡了视线,双方在西偏南的航向上持续近距离地交火,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向谁开火,只是依稀朝着对面舰船模糊的身影和炮口的闪光不断射击。
齐国蒸汽战舰分队不断地跟着英军舰队转向,有时甚至都分不清敌军是在左舷还是右舷。在这种情况下,友军之间的误击也在所难免,“天枢”号在转向之后,就曾朝己方的“豪山”号射击。
这种混乱而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夜里9时才完全停息,双方相继驶离交战海域,各自舔舐伤口。
当战斗结束后,英军成功俘获三艘齐国风帆战舰,它们在英勇抵抗之后因重伤瘫痪而不幸漂到了下风的英国舰队中。皇家海军一级战舰“巴夫勒尔”号对此做出了最大贡献,但受损也是极为严重:它的前顶桅被打断,船员死伤四十五人。
一位在场的军官称赞它“表现精彩”,而从伤亡情况来看,它与佩尔上将的旗舰、同样拥有三层炮甲板的“纳斯比”号给敌军造成了最大的破坏,迫使齐国舰队不断后退,最终依靠夜色的掩护,遁入大洋深处。
佩尔上将在次日清晨的信中写到:“……敌人匆匆逃离,他们有数艘战舰已被打残,我军仍保有战场优势。战斗结束后,胜利的欢呼声响彻我们的舰队。……”
若是以齐国舰队主动撤离战场而论的话,佩尔上将的说辞倒并没有夸大,他们成功地击败了齐国人,并给予对方有效的杀伤。
可是若以战略层面来看,佩尔所率领的大西洋特遣舰队并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即没有对齐国舰队予以重创,所俘获的三艘战舰,也只是对方力战不竭被迫放弃的风帆战舰。
再反观己方损失,不仅佩尔上将本人看到统计结果后长久地默然不语,就是皇家海军委员会的专员们收到这份战损报告后,恐怕也会惊得跳起来。
“一级战列舰‘尼普顿’号战沉。”
“二级战列舰‘马尔斯’号战沉。”
“二级战列舰‘华丽’号战沉。”
“三级战列舰‘阿基里斯’号战沉。”
“三级战列舰‘尼诺陶’号战沉。”
“四级战列舰‘勇莽’号战沉。”
“四级战列舰‘卡诺珀斯’号战沉。”
“巡航舰‘肯特’号战沉。”
“巡航舰‘勇士’号战沉。”
“一级战列舰‘亲王’号、一级战列舰‘纳斯比’、二级战列舰‘却敌’号、二级战列舰‘诺森威尔’号,以及若干巡航舰受创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