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4 / 5)

后来二十亩地玉米大丰收,姜舒月让庄里的劳力帮忙收获,也没人心动,主动提出改种玉米。

田庄的地虽然是姜舒月的,可租种给佃户,地里种什么佃户说了算。

当然,北方都种小麦,很少有别样。

刚刚听左庄头主动问起,姜舒月心中升起希望。左庄头很谨慎,尽管听儿子说过玉米的亩产,也亲自去地里帮过忙,可那个亩产的数字太吓人,让他感觉不真实。

见问,姜舒月实话实说:"宝树哥说的没错,精耕细作亩产一千三百五十斤,大田能有一千斤。”玉米收获之后在庄里的场院脱粒,之后运到围场统一称重,村里人并不知道具体产量。

虽然有心理准备,众人还是齐齐空咽了一下口水,而后齐齐看向左庄头。

左庄头捏紧手里的烟袋:“咱们没种过玉米,怕出不来这么多。”

与朝堂上的关注点不同,穷苦百姓从来不关心口感,只关心产量。

若没有惊人的产量,玉米再好吃,他们也不会种。“这个好办。“姜舒月已经带出徒弟来了,她看向左宝树,“我那二十亩玉米都是宝树哥在管,他已经记下要点,完全可以指导大家耕种。”

想了想又补充:“玉米比小麦好伺候,耐寒抗旱,产量高,除了口感差些,几乎没有缺点。”

简而言之,会种小麦的,都会种玉米。

众人闻言羡慕地看向左宝树,第一次感受到了识字的好处。

田庄初代“技术员"左宝树在心里捋了一遍玉米种植过程,又想起放在家里的小本本,瞬间挺直腰背。姜舒月劝佃户们留出一半土地种春玉米,另一半播种冬小麦。

“玉米卖不上价,不如小麦值钱,明年交不上人头钱就得被抓去服苦役。”一位老者苦着脸说。不等姜舒月回答,左庄头已然反驳回去:“万一明年还是不下雨,小麦收不上来呢?”

老者语塞,低下头去。

左庄头看看老者,又看众人:“大伙儿是怎么想的,都说说。”

左庄头是村里最好的庄稼把式,村里每年种什么,怎么种全都比照左家。

这会儿见左庄头有意留出一半地改种玉米,纷纷表示愿意追随。

统一思想之后,左庄头才看向姜舒月:“东家,咱们都愿意留出一半地种玉米,只是种.……”“种子我来出。“姜舒月想都没想。

全庄不过百十亩地,留出一半也不到六十亩。按照一亩地播种十斤计算,还不到六百斤。

把两万斤玉米交给印四的时候,姜舒月自留了两千斤种子,算上全庄和眼前这块地,也只用到一半而已。拿出六百斤种子,对于姜舒月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在穷苦的田庄百姓看来,东家与那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也差不多了。

少不得又是一番跪拜。

之后的除草、撒灰和翻地,根本不用监督,每个人都干得卖力。

中午,姜舒月喊人回去休息,并没人动。

左庄头让左宝树回村,通知各家各户送饭食。谁知他还没走出多远,就看见常妈妈带着几个妇人挑着担子朝这边来了。

走近了,常妈妈笑吟吟说:“姑娘让做了饭食给各家送去,左嫂子料定大伙儿不歇晌,让送到地头上来。”立夏和小满放下担子,掀开桶盖,炖肉的香味就一阵一阵地往外飘。

田武本来想说他婆娘,嘴才张开,口水差点流出来。倒是他婆娘臊眉耷眼抢先说:“咱只听说东家找人做饭待客,就去帮忙,谁知道客是村里人嘛。”左庄头看着自家婆娘,也是一阵运气,同样被左婆子抢了先:“大米饭炖肉,做了好几桶,咱不吃,东家也吃不了。天热,坏了糟蹋东西。”

姜舒月也道:“大伙儿不来我也要雇工。大伙儿都不要工钱,再不管饭,传出去好说不好听。”田文咽下口水,笑呵呵说:“东家待咱们恩重如山,不管饭也没人敢说什么。谁说东家不好,都是脏心烂肺,我田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