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7 / 10)

师,若无其事,就打算把这一茬接过去。

不妨李亚子忽然问道:“所以,到底为何要提前定好字辈?”

他家也喜欢给儿子按格式取名,李存X,比如符彦卿他爹被收养之后,就改名叫做李存审。

但这种给后面二十代人都把名字定好了的行径,还是让李存勖大为震惊。

明太祖想得还挺远啊,就没考虑过自己二世而亡吗?

原因很复杂,朱祁钰懒得一一解释,干脆直截了当地说:“可能是太.祖爷爷害怕后世子孙乱取名吧。”

众人:“……”

景帝陛下,你看我们像傻的吗?

嘿呀,你还真就别不信了。

朱祁钰举了个生动形象的案例:“提前定好字辈,可以避免像梁武帝一样,给皇孙取名叫什么萧大球、萧大款、萧大春、萧大圜。”

众人:“……”

从质疑明太.祖,到理解明太.祖、成为明太.祖,仅需短短一步。

他真的太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了!

哪个帝王家能遭得住一群大球大款大傻春,在族谱里满地乱爬啊!

天幕前,又一次躺枪的梁武帝:“……”

心好累,毁灭吧!

李存勖顺带问了一句:“所以,贵朝开国太祖叫朱高X?”

朱祁钰摇头:“不,祖上太宗皇帝从前是燕王,高字辈是从仁宗皇帝开始的。”

李存勖一听到「燕王」这两个字,就眼睛锃亮,直觉有瓜:“不是太子吗?是不是玄武……”

本想说是不是采取了「玄武门」即位模式,陡然想起魏征在一旁盯着,赶紧换了个口风:“是不是云龙门之变?”

一旁的苻坚:“……”

就你长嘴了是吧,一天到晚叭叭的!

李亚子很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特别爱吃瓜,见他一直紧抓着这个问题不放,朱祁钰只好顺带给他讲了讲靖难之乱的故事。

众人听后,一齐陷入了沉默。

传位给皇太孙、叔叔抢侄子皇位什么的,梁武帝仿佛又要被拉出来遛遛了呢。

在皇位传承这件事上,萧衍仿佛一个相反版本的老朱。

同样是理想继承人、太子英年早逝,萧衍放弃了皇孙萧誉,而选择了次子萧纲。

这一个选择,可谓是把所有人都害惨了。

皇孙萧誉,年少英武,聪颖过人。

萧衍又因为没立皇孙,心中格外歉疚,便在封地待遇上加以补偿,甚至允许豢养私兵,为日后皇室阋墙的种种骚操作埋下祸根。

萧誉在侯景之乱期间驰援京师,反被图谋不轨的叔叔萧绎偷袭反杀。

萧绎熬死亲爹,逼死亲兄,将一干好大侄屠杀得干干净净,遂在江陵即位,也就是梁元帝。

最惨的,还得是被立为太子的萧纲本人。

萧纲文武双全,幼年便极其聪明善文,过目不忘,“一目十行”这个典故就出自于他。

军事能力也极为可圈可点,“驱驰五岭,在戎十年,险阻艰难,备更之矣”,在襄阳拜表北伐,拓地千余里。

他本没有问鼎之志,进了东宫之后更是极其苦闷,加之梁武帝活得太久,头上沉沉压着一座大山,一呼一吸皆不自由。

既不能过问政事,也没法从戎,只好转事文学。

一个本可以大放光彩的将星,被迫转型成了红纱烛影、菱丝牵衣的宫体诗人。

怎一种凄凉了得。

苻坚沉思道:“如此说来,立储这件事倒也不能全然归咎于梁武帝呢,萧纲确实是不错的太子人选。”

天幕前,萧衍长舒一口气,心说秦王果真是好人呐。

就听见他语气悠悠地说:“主要问题还是梁武帝活得太长,早点死掉就没这么多事。”

天幕前的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