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8 / 12)

下山般,冲入了毫无防备的人群,局势很快就变成了一边倒的清算。

战后一清点,好巧哦,首领家族只活下来了仁波切梭丹一个。

莫要推辞了,就是你,赶快上吧。

仁波切梭丹不是傻子,看出了谢晦独独将自己留下,就是视为傀儡,想以此来掌控康区。

很快他知道,谢晦并不是什么大理人,而是来自宋廷的征伐先锋。

答应了,虽然是提线木偶,但还能活。

不答应,只有死。

仁波切梭丹与哥哥的关系素来不睦,没有什么复仇之念,更是被谢晦招来的天罚吓破了胆。

当即将心一横,俯身拜倒:“愿归顺大宋,从此效命,以供驱策!”

“大善”,谢晦笑吟吟地抚掌,“我自会传檄朝中,为你旌功册封,从此你便是我大宋麾下一王臣。”

辛弃疾提醒道:“宜将横死当场之人皆送下去厚葬,再遣人作安息法事。”

仁波切梭丹闻言,无比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有个体面的死法,总比当作叛贼暴尸街头来得好吧。

消息很快传开,当地百姓大字不识一个,乍闻换了领头人,还道是真佛降世,荡涤世间一切邪魔,愈加敬畏。

谢晦又开展了减轻赋税,招抚民众,赈济孤穷,统一钱币,鼓励与四川、大理等地展开贸易往来,等众多善后措施。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他还收缴了所有官印纹玺,将康区的变故严格封锁在境内。

而后如法炮制,以康区佛法交流团的名义出行。

吐蕃之地地广人稀,相去甚远,音讯阻隔极其难通。

加之以有心算无心,以热武器对冷兵器,很快拿下了几个邻近大部落,诸如安多、噶当、宁玛。

随后进入了古格王朝。

傅弘之原本在大理与吐蕃的边境横兵数万,严阵以待,这时,得到谢晦传讯,许多地方在名义上变成了自己人。

大军当即长驱无阻地驰入吐蕃,所过之处,即负责镇压一些叛逆火花和不稳定因素,推崇文教,保境安民。

他惟恐谢晦二人在远方有失,自领主力居后。

另遣年轻小将毕再遇率领一支轻骑,星夜赶往古格境内。

毕再遇年方十五,这还是第一次上战场。

他是武艺大夫毕林之子,若论资排辈的话,应该是岳家军二代将领。

傅弘之平生最喜欢拔擢后进之才,见他膂力过人,天赋异禀,时常在校场上切磋指点。

认为他前程不可限量,只待一遇战机,便可大展身手,乘势腾飞。

“小子好好干”,傅弘之大笑着拍拍他的肩,“斩将搴旗,戎马飞征,来日武庙必有你一席之地!”

毕再遇心中漾起一股壮志豪情:“好!”

……

古格王朝,号称继承昔年吐蕃之正朔。

在雪山草原上,它是疆域第一广阔的国家,面积约等于二分之一的南宋(完颜构版本)。

但实际人口仅有二十万人,基本等于江南地区稍大的一座村,或是较小的一座县城。

就是这区区二十万人,创造了极为华美的艺术和文化。

当年吐蕃内乱崩溃,一大批学者高僧西逃,最后都停留在古格王朝,就此扎根下来。

兼之此地位于交通枢纽。

北抵西夏、西辽,南邻印度,西边和西域一群小国时有交流,大批域外人士来来往往,颇有几分兴盛气象。

一行人抵达后,参加了古格王朝的国宴。

有一位西夏使者亦在席上。

历来,许多来自古格王朝的僧侣会进入西夏效命,被封为国师、帝师等。

西夏帝师,又称格西藏索帝师、仲帝师。

不同于中原地区张居正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