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一位大胆的百姓跑到近处,手提一篮水果,要塞给谢晦。
谢晦显然已经习惯如此场面,伸手接了一枚果子,微微含笑谢过:“多谢卿。”
那人呆呆地瞅着他笑颜皎洁,眉眼如画,忽然扭头大喝道:“谢郎君今天收下我的果子了!”
说时迟,那时快,不知从哪里哗啦啦涌出一大群人,男女老少皆有。
手中拿着各种瓜果小吃,霎时一阵噼里啪啦,宛如雨点般飞来,全部往谢晦的方向抛:“啊啊啊谢郎快看我!”
谢晦抬眸一笑,众人又是一阵捂着心口,倒吸凉气。
甚至还有人拉住身边人,语气急切地说:“他真的看我了!你快掐我一下,如此美梦,可曾还在人间?”
如此场景,看得虞允文目瞪口呆,深感自己跟不上时代:“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掷果盈车……不对,盈人吗。”
辛弃疾本在一旁为谢晦撑伞,都被热情的人群挤到了一边,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道:“滇南民风彪悍,素来与中原大异。”
虞允文倒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
征服新地盘之后,最怕的就是出现叛乱与动荡。
谢晦的战后安抚工作无疑做得很好,百姓安居如常,并无一丝一毫的抗拒心理。
辛弃疾一面随着汹涌的人潮,被裹挟向前,一面向虞允文介绍。
“宣明每到一处,都重廉吏,除贪酷,明察暗访。”
“得知各地知府、土司有贪暴者,寻即问斩。又将田租从半数减为一成,劝课农桑,各济资粮,由是民情大悦。”
虞允文闻言,心中好生钦佩:“谢司马治理有方,与民同乐,实乃英才。”
辛弃疾欣然同意:“是啊,这一次出行,我只负责作战交兵,余下一概诸事尽皆交予宣明。”
这就是坐拥SSR辅助的快乐,谁有谁知道!
他们一路行来,势如破竹,避开金沙江天险,将数个重镇连根拔起。
每到一地,旋即收缴官印,封锁消息,佯若无事状。
故前线各城,往往毫无防备间,即被北府兵雷霆攻击,驰入攻克。
过了中甸之后,局势为之一改。
盖因再往前的白蛮土司,与大理朝廷不过关系羁縻,遥示笼络,绝非死忠,亦无为国赴死决战之心。
谢晦搞了一套心理战术,兵锋所向,往往提前传檄招降,「我宋大兵将至,诸宜奉表来归,各安天命」云云。
各地土司本无战意,遥见北府千乘万骑,一片联云蔽日浩浩荡荡,更觉闻风丧胆。
既然打不过,那就只有加入。
北府入滇,秋毫无犯,庐舍稼穑俱全,当地居民心中感佩,更加卖力地倒戈荷戟,为王前驱。
区区三月时间,就如秋风扫落叶,荡平滇中、滇西全境,仅剩首都一座孤城,以及还在观望的乌蒙三十七部。
临近的吐蕃康区首领收到大理国求救文书,朝廷中扯皮一番,终于决定出兵救援。
结果刚进入大理境内,就被早有准备的谢晦,派檀道济伏兵将其一锅端了。
在这个即将灭亡大理的节骨眼上,谢晦本不欲节外生枝,想着先将吐蕃被俘的几名大将加以厚礼,遣送回去,来日再图。
却不料,吐蕃俘虏是个没骨气的,没扛住压力,直接就将吐蕃国内的情况如倒豆子般尽数说出。
当然,这和谢晦手段的强硬,大概也有那么亿点点关系。
总之一句话,吐蕃现在大分裂,几十个首领各自为政,这回来援的是多康部落,与宋朝毗邻,实力却不算最强。
谢晦心念如电转,心说这能不趁他病要他命?已然想出了一道鲸吞全局的计划。
遂将吐蕃俘虏先关押在一旁,暂且按下不表。
……
大理国都羊苴咩城,傍依苍山与龙首、龙尾二关,是实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