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4 / 11)

能不真吗!

谁让你是全家最宠的晚辈,要真去问王羲之,他不仅不会揭穿你,甚至还会夸你干得漂亮,悟性很高呢!

天幕之前,东晋永和位面。

王羲之看着小外孙的请求,饶是他久经大浪,也不由为之一怔,蓦然拂袖道:“安石,拿纸笔来。”

一旁,谢安正在恬然安坐,静赏花枝,当然不乐意动。

“你自取罢,又不是不良于行。”

王羲之扬眉,一字一句地说道:“宣明是你们家的优秀后人。”

谢安笑得云淡风轻,毫无烟火气:“也是你的,你休想置身事外。”

二人正在这边为了到底谁去取笔的事纠结,忽见评论区一闪,谢晦又道:

“祖爷爷,你也写几张或者几十张墨宝发过来吧。”

“还有卫夫人的书法、郗璇曾外婆的书法、子敬爷爷、子猷爷爷的书法、道韫姑祖的手迹、长康先生的画、戴安道的人像画……都发过来,我都可以模仿的。”

王羲之:“……”

谢安:“……”

现在好了,不用再纠结了,全家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王羲之颇觉好笑:“本以为五郎已经够疏狂任性、胆大妄为,想不到宣明更是一骑绝尘,叫旁人望尘莫及。”

五郎就是他的第五子王徽之。

曾在雪夜访戴,兴尽而归,不曾见上一面,也曾邀请素不相识的桓伊停船为他吹笛,成就了千古名曲《梅花三弄》。

确是一个潇洒不羁、芳兰投簪的名士。

谢安睨了他一眼,微微含笑道:“我观宣明指点江山,胸中自有丘壑,可不是五郎所能比拟的。”

“喂!”

王羲之不满道,当着他面说他儿子,都不避一避的吗。

既然家中小朋友要搞事,当家长的自是要全力支持。

不多时,谢道韫等人就收到消息,一齐聚集在此处,开始铺纸磨墨,奋笔疾书。

辛弃疾一看如此架势,不由为各路官员捏了把汗。

这是要直接破产,血本无归的节奏啊。

不对,也不能说血本无归,得到的东西确实有料,但不多。

“还愣着干什么,快和我一起临摹”,谢晦拽一拽他衣袖,反手就掏出了纸笔。

一群大书画家进行现场创作,评论区的观众们也跟着沾光。

李世民见到偶像王羲之的新作,当即两眼放光,长篇大论地分享起了书法赏析。

万朝现在无人不认得唐太宗,知道他是千古一帝。

谢晦见他赏析写得无比认真,字字出于肺腑,不由感叹道:“看来,这位陛下真的很喜欢我曾外公。”

“确实”,辛弃疾认可地点点头,“不仅喜欢你曾外公的作品,也喜欢你曾外公这个人,甚至给女儿临川公主都取名叫「孟姜」。”

「孟姜」来自于王孟姜,是王羲之唯一的女儿,也是谢晦的外婆。

李世民说:“朕闻王羲之女字孟姜,颇工书艺,慕之为字,庶可齐踪”。

所以很鼓励同名的临川公主学习书法,精研篆隶。

谢晦又道:“唉,太宗皇帝应该很耻于和完颜构当同好吧。”

天幕前,李世民本来还在乐呵呵地看书圣作品,听到这句话,笑容缓缓消失。

朕杀完颜构!

他算什么东西,怎么敢和自己一样喜欢王羲之,他配吗!

就应该赶快送他上路!

……

是夜,所有的临摹工作终于都完成了。

不止是谢晦累得够呛,王羲之也同样如此,还不忘在评论区叮嘱自家小朋友:“宣明,你以后在外面闯了祸,莫要把曾外公供出来。”

随即话锋一转:“当然,说你伯祖爷爷的名字倒是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