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皇帝04(8 / 12)

也很喜欢,于是扬起了一抹微笑:“不生气了。”

这只是个小插曲。

他很快谈起正事,拿出那份骗来的名单,将史浩以及主和派的「光辉事迹」,原原本本这么一说。

刘裕越听越神色冰冷,蓦地冷笑一声,手指按上剑柄。

“好一个赵宋文官,好一个以文驭武,兵马方动,未战先降。”

史浩听出他语气中杀机,心里愈发胆寒。

刘裕倒也没有急于处置他,似这等砧板上的鱼肉,覆手可灭,眼下当务之急是清理蛀虫,稳定局势,以便日后推行北伐。

“穆之”,他转头唤了一声。

就是这么心有灵犀,刘穆之也微微一点头,径直转身离去。

观众们都惊呆了,不是,你俩搁这当懂王呢,到底明白啥了?

仔细一看,哦,原来刘穆之是去宫中清查卯册,理清奖罚黜陟了,名单上的所有人重点关注,凡不谐者皆斩之。

这也是他平时的老本行了。

不论是行政效率,还是对原官员的处置,都能把握得恰到好处,要么送人回家,要么送人回老家。

史浩霍然抬头,目眦欲裂,缺了几颗大牙的嘴巴一张一合,急促地迸出一行字:

“陛下,艺祖皇帝曾在太庙刻碑立誓,不杀士大夫,于士人共治天下!如今陛下悍然撕毁前约,置我二百年王朝于何地!”

刘裕:“……”

荒谬,赵家皇帝定下的誓约,关他老刘家什么事?

他拔剑出鞘,语气淡淡道:“从今时起,所有前约一应作废,既包括这什么祖宗成法,也包括先前的隆兴和议。”

史浩支吾一阵,又道:

“举头三尺有神明,本朝宽待士大夫,不妄行戮杀,才能得天命庇护,绵延国祚三百余年!陛下若不修文德,苛待士人,穷兵黩武,倘若继续一意孤行,必遭天道反噬!”

刘裕:“……”

观众们:“……”

好家伙,这厮是怎么做到每次开口,都能送自己一程的?

“多读点书吧史相公”,魏杞一脸不忍直视,将宋书打开到《武帝纪》第三卷,怼到他眼皮子底下,“你可瞧好了。”

史浩的眼睛被血黏在一块,好容易强行睁开,终于看清上边有一行大字:

“(高祖下诏曰:)神祠惑民费财,前典所绝,可并下在所除诸房庙。其先贤及以勋德立祠者,不在此例。”

意思就是说。

刘裕为了帮百姓省钱,杜绝劳民伤财,所有神灵的祠堂都被推了。

就连木头都拆了当柴火,什么佛教道教全部滚出克,只有武侯祠这种先贤祠堂还保留着。

主打一个叛逆。

他从来不信神,对他来说,命运只在剑锋之上。

登基也只是开太庙告知了一下先祖,其他祭天祭地的流程,一概全无。

就这,史浩现在开口跟他说,要顺应天命?

史浩盯着《宋书》,沉默许久,没想到世间还有刘裕这种百无禁忌、无法无天的主。

面对死亡威胁,他也是豁出去了,很勇地说道:“我是先朝丞相,名望甚重,倘贸然杀我,定会让天下人寒心齿冷,不愿归陛下所用!”

“哦?”

刘裕似笑非笑地睨了他一眼:“你说自己名望甚重?”

史浩眼看有门,一阵点头如捣蒜,侃侃而谈道:“我既是宰相又是帝师,故吏门生恩泽遍布,倘陛下不归罪于我,必能收拢人心,上当圣朝御极之威,下济肱股贤良之志,树德朝外,尽忠廷内,有百利而无一害也!”

刘裕唇角微扬:“是吗,汝这权相之位,比起天子如何?”

此言史浩哪敢答腔,忙不迭叩首谢罪。

刘裕一剑斩落,在空中抖起一道彻地白虹般的银光。

顷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