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皇帝03(8 / 13)

霍去病入选武庙,是因为武将的最高荣誉只有武庙,没法再更高了;

而有的人能入选武庙,则是因为……

【后周魏王符彦卿:我觉得吧,是因为武庙评价的是战绩,不是战略水平。】

【檀道济,王镇恶,沈庆之这三个武庙,还有因为死太早错过武庙的沈林子,主要依靠跟在宋祖身后捡战功才得以晋升,宋祖指哪里,他们就打哪里,不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

刘裕:“……”

家里这几个崽的憨憨程度,居然连后世人都无比耳熟能详了吗?

【大唐平阳公主:其实,檀道济未来还不错,帝国柱梁,万里长城,但现在年纪还太小了,没完全历练出来。】

【永乐大帝朱棣:似沈庆之这种名将,可以称之为「吃饼型名将」,不把饼做好了送到他嘴边,他就不知道要吃。】

【人在战场上,如果不提点他什么时候该出击,什么时候该动兵掠阵,又什么时候该布伏,他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做。】

好一个「吃饼名将」。

如此新奇又形象的说法,立即引起了万朝观众的高度认可。

北周位面,宇文邕瞥了一眼七弟、齐王宇文宪,也就是平阳公主和李世民的七舅姥爷。

这也是一个武庙中的吃饼大王。

灭齐之战中,为了给宇文宪攒战功,宇文邕可谓操碎了心,更不惜御驾亲征配合,亲率大军给他当后援。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兵仙韩信:按照这个标准,「吃饼名将」对君主的要求极高,对将领却基本没有要求,只需遵从指令去做,就能成功吃上饼,攻城掠地。】

【那么,北府兵众将一同受命,为何只进了三个武庙,而不是十三个、三十个?】

朱棣看见这句话,真实感觉到了世界的参差。

以韩信的用兵如神,怕是怎么都想象不出来,这世上还存在着大量的「吐饼将领」。

比如他麾下的一些奇才。

即使烙好了饼塞进他们嘴里,都能变着花样吐出来,简直是一把心酸一把泪。

对于才华能力不算最顶尖的将领,当「吃饼名将」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不需要动脑子,就可以按部就班获得顺利。

当然,这个“不算最顶尖”,只是相对于霍去病这样的天花板而言,武艺肯定得在及格线以上。

弓马娴熟,骁勇善战,擅训士卒,气冠三军,这都是最基本的。

相应的,吃饼名将背后的那个帝王,往往就比较惨了。

以檀道济为首的北府兵将领,战场上一遇见问题,第一反应就是赶快叫家长求助:

“主公,我们没粮啦/敌人要打过来了/敌军兵威甚重/城高垒固难以攻克……主公你快来出兵救我们!!!”

至于让他们独当一面?

笑死,根本当不了一点。

多年以来,刘裕每次作战都宛如救火队员,四处捞他们,生怕一个没注意,孩子直接就被打死了。

就比如这次北伐,他事先进行了极其周密的战略部署。

檀道济一路为左前锋,王镇恶一路为右前锋,合击洛阳,沈庆之一路率领水军溯泗水入黄河,沈林子一路入黄河,阻挡北魏南下。

刘裕自领主力,从巨野泽入黄河,迎战后秦主力。

然而历史上的发展却是……

沈庆之见敌军势大,不敢进兵。

王镇恶急着进攻,纵然刘裕再三勒令他抵达洛阳后,莫要贸然西进,等待会师,也拦不住他一颗想自由飞翔的心,结果孤军深入,被截断了粮道。

沈林子见断粮军心不稳,打算丢弃辎重,回撤投奔刘裕。

最后,仅有檀道济一路按照原计划圆满完成任务。

余下三路,断粮的断粮,怯战的怯战,跑路的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