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诬告,梁武帝对羊侃信任有加,严厉斥责了谗言中伤者,逼迫其向羊侃道歉,兰钦以大将军之尊,两次折节下拜。宋孝宗直接把辛弃疾贬官多级,打发到外地,所作所为,高下立判。】
【陈州知州狄青:因为羊侃是战死,而辛弃疾是病死。】
【陈州知州狄青:一位战士若能埋骨沙场,至少还算死得其所。反之,死于病榻、惑于宵小,刚方竭忠之士为奸臣权焰所害,志向未展却已含恨而终……这让人意如何能平。】
万朝观众望见这句话,尽皆沉默。
也许,狄青说这句话时想到了自己,也许只是随口一言。
古往今来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辛弃疾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这世间,在观众们看到、看不到的地方。
有太多的丹心碎裂,傲骨摧折,理想破灭,信仰坠落,经受斧钺之诛,冤屈之狱。
欲以身报国的人,终死于庙堂之下,为万世开太平者,血溅于黎明之前。
良臣名将能遇明主,善始善终,不负相逢一场——
这,才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万里挑一的小概率事件。
就在此时,却有一条画风奇怪的评论出现:
【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枉叹时乖命蹇并非强者所为,强者应当主动出击,改变命运。】
辛弃疾一愣,虚心请教道:“如何改变命运?”
尔朱荣不愧是名垂青史的头号乱臣贼子,当即指点说:“你不应该换皇帝,而是应该起兵造反,自立一方!”
辛弃疾:???
……
北魏孝庄帝位面,尔朱荣正把持朝政,驱策天子如傀儡。
他看着辛弃疾,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啊。
怎么就不开窍呢。
恨不得让对方往后稍稍,挽起袖口自己上,迅速来一套行云流水的篡位操作,推翻软弱无能的赵宋政权,当几天皇帝爽爽。
他热情洋溢地劝说道:
“谁家的天下是靠温良恭俭让得来的,正当大乱之世,此刻不起兵,更待何时!”
“君既英姿盖世,名绝当时,何不潜往江北,振臂高呼,登坛拜盟,传檄北方之英豪,广集义军,控弦带甲,聚众十万起兵!”
“届时,进可以驰骋河洛,收复中原,退可以据保江淮,守江南基业,成一方霸主。”
“倘天时不顺,大业难济,亦无非横剑一刎,战死沙场,总好过在病榻上郁郁而终!”
辛弃疾:“……”
这是万万没有想过的道路!
尔朱荣这厮,莫非是看南宋登基不用铸金人,觉得自己又行了?
不得不说,尔朱荣这一套理论颇能蛊惑人心,还挺有市场的。
观众们响应如潮。
特别是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的观众,正逢王纲解纽,诸侯割据,可不像大一统时期的臣子,讲究什么忠君之心。
你能当皇帝,难道我就当不得?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东晋大司马桓温:我看此事确然可行,关键是辛弃疾必须重新回到北方,召集义军,不能在江东起兵,否则四面受敌,难以施展,稍有举动就会立遭官兵镇压。】
【唐代宗李豫:你们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家伙,辛弃疾无兵无权,怎能进行割据呢?】
【梨花女枪神杨妙真:有名声就行,我起义的时候也是一穷二白,数年过去,已然坐拥整个山东。】
【后唐庄宗李存勖:现如今,辛弃疾的事迹已经被天幕传播在了他们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人不晓,檄文一旦发出,必定云集景从,山归海附,不消数日就可聚起一支大军。】
【康献太后褚蒜子:想想昭烈帝是如何崛起的,刘渊、石勒是如何建国称帝的?名声在乱世可太管用了。】
【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