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皇帝01(12 / 13)

后,力排众议,第一时间御驾亲征北汉皇帝刘崇,也是基于这个思路。

只不过,他将刘崇一通摧枯拉朽地打败,高歌猛进,直逼太原城下。

而宋孝宗却输得一塌糊涂,还签了隆兴协议。

这个隆兴协议的内容,更是让万朝观众惊呆了——割让海、泗、唐、邓四州!补交税币!与金人以叔侄相称!

我们什么没见过. jpg

对不起,这个真没见过。

虽说缴纳岁币、俯首称臣这种事,对赵宋来说很正常,宋孝宗也只是走一遍前人走过的路罢了。

但对宋以前的观众来说,属实是瞠目结舌。

即便是之前那些比较弱小的汉人王朝,比如东晋,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正统政权,被北方五胡认为是天下正朔。

东晋甚至十分硬气地斩杀了胡人使者,不与匈奴刘渊、羯人石勒通使,更不可能向五胡政权低头称臣。

就算是知名败家子刘义隆,元嘉北伐大败,也没有向拓跋焘赔过一个铜板。

唯一能和宋孝宗共情的观众,可能也就是后晋的石敬瑭了吧。

毕竟一个儿皇帝,一个侄皇帝,辈份都被压制得死死的。

一个割让幽云十六州,一个返还四州,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

观众谈论完宋孝宗糟糕的军事能力,该说说文治了。

评价一个帝王不能太单一,要多维度综合来看嘛。

结果发现……

宋孝宗的文治,居然比武略还要差劲。

符离一败,他立刻就生出了议和之心,将张浚降职,李显忠免官,将汤思退升入高位。

其决心之不坚定,意志之软弱,态度之墙头草,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被升职的汤思退是个大奸臣,仅凭害死老将刘锜这一件事,就足够将他千秋万古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当时金人使者至京,刘锜好端端在家中养病,反被汤思退逼走,勒令将房子让给金人。

刘锜为顾全大局,决定照作。

不料汤思退存心羞辱,将重病的他扔到了一处堆满垃圾的房子里,气得刘锜吐血而亡。

一位威震北方、声名赫赫的英杰,为国洒尽热血,最后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憋屈地死于自己人的暗箭。

这事放在任何时代,都要受到万夫所指。

北齐时,祖珽谗杀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国士身死,天下冤之。

后来,祖珽的儿子祖君彦去拜见隋文帝,杨坚一听说此人就是杀斛律明月之人的儿子,勃然大怒,将他赶了出去,终身不用。

彼时人间已经三易其主,从高氏、到宇文氏、再到杨氏,但公道始终自在人心,杀害忠良的贼子永远会受到唾弃。

汤思退的行为和祖珽一样恶劣,居然还能高官厚禄,过得舒舒服服。

这真让万朝观众气闷至极,恨不得穿越过去,把赏罚不明的宋孝宗打一顿。

赵昚,你看看你。

能力不行,态度还不好,要你何用?

【咏絮才女谢道韫:从宋孝宗歧视北方归正人这件事上来看,他就注定要失败。北人既了解北方形势,又有坚定的作战决心,历朝历代每一次北伐,都以北人为先锋主力。】

【武元皇后杨艳:哪里看出宋孝宗歧视归正人,莫非本宫看漏了一节?】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确实是你看漏了。】

【宋孝宗本纪第一卷二十四段,在隆兴北伐期间,「诏知光州皇甫倜毋招纳归正人」,以及「诏吴璘毋招纳归正人」。】

【还有列传一百四十九《王自中传》:乾道四年,议遣归正人,自中伏丽正门争论,且言:“今内空无贤,外空无兵,当搜罗豪俊,广募忠力,以图中原。”坐斥徽州,放还。】

观众们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