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1 / 3)

这头,苏韵起床吃完早饭,跟孙大妈一块出门上工,村里一般没啥事都是要上工的,像她这种城里来的知青,更是这样,要是哪天不上工被人抓住小辫子,除了没工分,要饿肚子,还会被人嚼舌根。

好在她嫁给宋翌朝,算半个村里人,这方面稍微宽松一些,要不有些下乡知青,受不了干活的苦,为啥会找村里人嫁了,就是有这方面的好处,当初原主找上宋翌朝,也不能说没有这方面想法。

今天村广场格外热闹,远远看着乌泱乌泱的一大群人凑在一块,站没个站相,坐没个坐相,这也就是村支书人不在,要是村支书在,铁定不能让他们这么随意。

宋兴安家里排行老三,除了是村支书还是生产大队队长,这要说起来,他家从爷爷辈儿就是村里的支书,他在家排行老三,大哥抗战时没了,二哥瘸了条腿,村里人对他还是很恭敬的。

村支书人不在,再加上昨天发生的事儿实在太奇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叭叭个不停。

“哎哟,你们没看到,孙大妈昨天太猛了,那大嘴巴扇的啪啪直响,城里婆娘本来老嚣张了,下巴能翘上天,结果呢,嘴巴子肿的老高。”

“要我说就是活该,她个城里人上咱村里来闹啥,她闺女嫁给咱村里,就是咱村里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凭啥听她的!”

“谁说不是呢。这人哪,在自己地盘得瑟两下没啥,可这不是她的地盘,还那么得瑟,这巴掌扇的真不冤枉。”

李婶子直拍大腿,一脸后悔:“你说说我昨天咋就闹了肚子,这么精彩的事,硬生生错过了,真是亏大发了。”

这话可真是不假,昨天看了场好戏的大妈婶子们,表情那叫一个得意。

乡下实在没有啥娱乐活动,白天干完活,晚上就是吃饭睡觉,日子单调的很,偶尔能看一场大戏,还是不要钱的大戏,少不得说上半天。

一群人不知怎么又说起冯婆子家的事。

“郑家小子今天一大早跟她妈还有大姐去了邻村呢。”

“去隔壁村干什么?他家在隔壁村也没个亲戚。”

“还能干什么?给他家儿子相媳妇去了呗。”

“要我说,郑宝秋都23了,是该找个媳妇儿,他妈之前不领他相了好几个,咋都没看中?”

田婆子意味深长的说:“还能因为啥,眼光高呗,人家郑宝秋,看上城里知青了,哪能看得中村里姑娘。”

“这可不敢胡说,城里知青要求可高呢,哪能看上咱村里人?”

“别看老婆子我眼力不行,但这耳朵可是好用的很,那郑家有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我的耳朵。”田婆子得意洋洋的晃晃脑袋,要说得意,她是真得意,这村里哪家有她家这样的好运气,住在郑家隔壁,每天都有好戏看。

她这么一说呀,周围大妈婶子琢磨一番,跟着点头,地理位置好可真是不错,看戏都是看头茬的。

“哪个姑娘嫁给郑宝秋可真是倒大霉了,别的不说,就说那冯婆子,可真不是个好相与的。”

“要说冯婆子可真是拎不清,生了三个闺女,对三个闺女都不好,偏生宠着家里的小儿子,郑宝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这将来能有出息?”

“谁说不是呢,她家那大闺女上次被婆家揍了一顿,不就是拿了婆家的东西回娘家嘛!”

“可真是个拎不清的,也是,有冯婆子这么个妈,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好闺女来。”

“我看郑家小子这婚事,八成是要黄……”田婆子摇头晃脑评价道。

“这话咋说的?”

田婆子抬起头笑的意味深长,众人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就看向远处走过来的那对婆媳。

正是孙大妈和她的知青儿媳苏韵。

“……这郑宝秋看上的知青,难不成是苏知青?”

说话的人被一巴掌拍在背上:“你瞎说什么,苏知青都嫁人了,要是让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