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8 / 11)

穿越考科举 桃花白茶 6187 字 5个月前

算了,来就来吧。

这个生瓜蛋子的好处就是不会指手画脚,来也没事。

考试的文件全都办妥,纪元还写了封信告诉安纪村的赵夫子,让他也安心。

写信的时候,纪元想到安纪村里赔偿给他的田地跟房屋。

房屋好说,田地却是麻烦事。

更别说马上春耕,田地肯定不能闲置,闲置一两年,这田地就变成荒地,再开耕就要耗费几倍精力。

看着好好的六亩地变成荒地?这能忍?

有一个方法倒是可行,就是把地租出去。

纪元又换了张纸,拜托大海帮他把地租出去,看看村里谁愿意种,价格就按市场价来。

他暂时就不回去了,本就是临时参加县试,如果再不专心,只怕真的考不上。

虽然身边人都觉得他县试肯定没问题,更有甚者觉得他府试说不定也能过。

但纪元怎么敢这么想。

虽然说外面的秀才多如牛毛,可能考上的,必然是有学问的。

信件托人送走之后,纪元又拿起四书。

初读四书,是在安纪村。

那是他懵懵懂懂学了启蒙书籍,然后快速开始学四书。

这四书名字大家都熟悉。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加起来一共五万四千多字,初读的时候没什么,背书,理解,按部就班。

但再读完五经,似乎四书的世界就不同了。

更不用说,大学,中庸,本就是从《礼记》里节选出来的两篇。

孟子,论语,更是必读。

而跟其他书籍相印证,理解上又不同了。

从化远三十一年学四书。

如今化远三十四年,每读一遍,感悟都不同。

加上近两年读了许多四书注疏,四书题解等等,再读了最近几年的科举文章。

心性,眼界,学问,都让着四本书变得愈发深奥。

四本经典书籍,确实足以研究大半辈子。

怪不得虽然童试的考核重点在四书,五经涉猎顶多一篇。

但县学的课程里,是必须学完五经,才能准备童试,准备考秀才。

投机取巧一点,只要狠学四书即可去考秀才,但县学的硬性规定,让本地学生的水平提升一大截。

这么看起来,怪不得他们县教学水平高,考出来的秀才比例也高。

教学出成绩,还是个薄积厚发的事。

纪元有预感,这几年进来的学生水平,才是真正的高。

正荣县估计很快就会出举人,甚至出进士。

聂县令上次夸甲等堂廪生们,也是个侧面印证。

纪元摇摇头,不想那么多,还是赶紧再背再读吧。

时间越来越少,乙等堂的学生们废寝忘食,只怕哪个知识点没记住。

特别是之前没考过的学生,现在奋力去考。

纪元跟蔡丰岚,常庆,还有室友们没事就在互相考察,再看对方的文章找出疏漏。

下午的五经课同样精练,不是罗博士就是殷博士,两位举人的教学都往深了讲。

晚上文章的格式要求,郭夫子事无巨细。

就连纪元都感觉到紧张的气氛。

这跟他当年初升高,还有高考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只恨不得多一分钟学习,少睡一分钟的觉,势必争分夺秒学习。

要不是严训导看得紧,有的乙等堂童生甚至想睡在教室算了。

李廷钱飞他们听说之后,忍不住发出感慨:“怪不得严训导没时间管丙等堂,原来都在看着乙等堂考生,不要他们太拼命。”

拼命是拼的,但要是过火,就会被拉回来。

十年寒窗,不就是为了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