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8 / 10)

穿越考科举 桃花白茶 5552 字 6个月前

县学的门被关上,里面热闹地讨论接下来怎么庆祝。

纪元仔细分析了数据:“这就说明,咱们只要努力考上乙等堂,在乙等堂考到前十,当秀才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丙等堂五十五人,每年的年底可以有一次考试的机会。

报名资格自然是至少学过四书五经,若有一科没学过,就没有资格报名。

通学过四书五经后,谁有信心谁就参加年底升堂的考核。

而进入乙等堂的资格,却是由夫子博士们判定,没有固定的名额。

只看学问,不卡名额。

若今年有十个人过关,那就十个人一起进乙等堂。

若一个都没有,就全都打回去,一个也不要。

所以想要进乙等堂。

一,四书五经通学。

二,有深厚的读书功底,以及不错的文章水平。

进入乙等堂后,再力争上游,考入前十。

这么看来,好像距离他们也不是太远?

这大概就是在升学率高学校的好处了。

不少人重拾信心。

特别是乙等堂的学生们。

反正童试一年一次。

明年他们再考!

他们在的是正荣县县学,在这成绩不错,考秀才的概率大大增加!

丙等堂的崽子们,同样看到自己的目标。

他们要去乙等堂!

他们一定要去!

可惜纪元,钱飞,李廷他们,今年,甚至明年,都只能干看着。

五经里他们只学了一经。

接下来的尚书跟周易,会花费下半年的时间。

更长篇幅的《礼记》《春秋》至少需要两年。

学完这些,他们才有资格去参加升堂考核。

“学!学无止境!”

建孟府那边的消息,大大激励了县学的学生们。

等到七名过了府试的学生全都过了提学院道试,更是让他们欢呼。

七个秀才!

他们县学今年出了个七个秀才!

要知道甲等堂里,也就十五个秀才而已。

现在一下子多了七个!

有目标在前,学子们读书的劲头更足。

县学也在认真安排新秀才们的事宜。

七个秀才里有两个是士族子弟,另外五个则是农户出身。

各家肯定要安置好,县令也派人送去喜报。

正荣县上下都被感染,同时也对县学的期望更大,想来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

纪元还在县学看到几个农户家爹娘过来,他们衣着朴素,拿着秀才的米粮一个劲地问:“真的是给我们的?”

“我们家今年的田税,人头税,真的免了?”

“以后每个月都有米粮?”

这看得同为农户出身的学子们一阵羡慕。

一家有个秀才,就能免田税,人头税,这能节省多少开支啊。

每个月的米粮更不用说。

若考上秀才,也不算身无长物了,能给家里做多少贡献,能回报家人多少恩情。

若说农户家这般,有钱人家的学生还能忍得住。

反正他们不缺这点银子。

但看到士族家长都过来拜谢。

原本高高在上的长辈们,此刻笑脸相迎,脸上的笑都止不住。

他们不缺银钱,直接赠送吃食布料捐给县学,让县学伙食都好了不少。

流水般的礼物送到县学,也让学生们沾光。

有家甚至捐了一百本书到尊经阁。

士族子弟们读书的心也迫切起来。

这还只是秀才。

眼前的秀才排场,已经让县学所有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