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飘
了。”
“大家都看出来了,通哥你不会是在逗我们吧?”
阿伟急匆匆赶了过来,十分心痛的看到老大笑容可掬的模样。
“你好,请问馆长办公室在哪?我想捐赠点小东西。”
那是点小东西吗?
工作人员认出了打假第一人张通,很热情的把他迎到了馆长办公室。
博物馆馆长很凑巧的也姓张,这会儿正和几个工作人员开会,研究的刚好就是如何充实博物馆。
最近几年来博物馆参观的人越来越少了,就连小偷都不来了,张馆长很愁,特意和文化厅打了报告才有了今天的会议,结果这会开得也很愁人。
愁人的会议开到一半居然还有人打断,张馆长很不开心,叫人开了门,脸色不好,说话倒还注意分寸:“怎么回事?不是交代了开会,怎么还过来打扰。”
“馆长。”工作人员一点都不怂:“有人来捐赠了,还是央视打假第一人张通大师。”
关于张通的事,可以说文物界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张馆长自然也不例外,他猛地站起来,果然看到后面站着的言笑晏晏的年轻人,赶忙走过去。
“年轻人,我认识你,你真的是来捐献的?”
没办法,古董这行业
平时不开张,多少人开一次张,差不多就是吃一辈子,很少有人会想到捐赠,毕竟钱是好东西。
张通走了进来道:“是,回到家乡,碰到收到一样物件。”
张馆长一把抓住张通的手握住:“好啊,年轻人多谢你。”
人到中年的张馆长看着萧索的博物馆,内心一片荒凉,不仅仅是因为博物馆无人问津,主要是伤心,华夏悠久历史,多少文化文明熠熠发光,后人却不懂得尊重历史,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一个人绝对不能忘记过去,忘记过去等同背叛现在和未来。
诚然,博物馆内容上的确不够丰富,但是还是有东西值得观看体味。
张馆长带着张通和在座的人客气了一番,其中有一个人三十岁左右姓曾。
这位曾先生是本市的收藏家,小有名气,这次张馆长特意把他也邀请过来,是想着由博物馆和文化局出面买些他的藏品,或者以租借的形势,展览他的藏品。
有求于人,张馆长很客气,曾先生就有点嚣张了,他摆着架子还没享受够本吹捧,就被张通打断了。
“我看这位张先生年纪轻轻就说要捐赠,好像也没带什么东西,莫非是空手而来,捐赠白话智慧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