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粮草百担奉上!”
说完,挥手示意鄫侯落座,己亦就座对案,续言道:“天子无道,废嫡立庶,忠良去位,万民皆怨!吾欲领兵伐之,以诛无道,扶立新王,振兴周室!奈何国小兵微,无法抗及王师!今幸得鄫侯来此,不知可否助吾一臂之力?”
鄫侯起身在拜说道:“周室存亡尽在申侯之手,鄫国愿听号令,然倾其两国兵马亦不及与王师抗衡,还得另寻强兵助之!”
“鄫侯可有良策?”申侯急着问道。
鄫侯低头思索一番,回言道:“今犬戎熊居西方,游骑掠夺,胸无长计,及与申国为邻,何不致书一封,应其粮草马匹,借兵向镐,以救王后,继而扶立新王!”
申侯闻之大喜,说道:“鄫侯妙计,寡人即刻拟书!”
大计谋定,鄫候、申候兵分两路密行此事,
再说犬戎戎主收到申候密信借兵,即于大帐商议,谋定利此契机出兵攻周,以取周室江山。
遂回信申侯,及愿出兵相助。
申侯得知此消息大喜,心想如能拉拢王室重臣,里应外合,更为稳妥。
思前想后,认为王室之中仅有司徒姬友还算正直,遂决定将其谋划告知司徒姬友,以图共商大事。
不料姬友收到信件后大怒道:“糊涂!”
随即回信道:“申侯之心甚善,然切不可行将此事!吾与胡人征战数十年,甚知其心气秉性,戎贼若得攻入王室,绝然不会轻易离去!申侯何忍看周百姓遭此战乱之祸耶?吾恐不及阻止犬戎进军周室,已言及吾儿掘突联合诸侯救援王室,汝可前往与其商议,绸缪退敌!”
申侯读完姬友的回信,悔不当初,然今戎军已发,不日行将兵临王城。
申候自知势单力薄无法阻其大军,遂南下寻求援兵。
且说申侯正于郦山游玩,意欲再点烽火。
是夜,火光冲天,亮如白昼,忽闻郦山之下喊杀声此起彼伏。
周王姬宫湦谓对虢石父言道:“自初点燃烽火之后,诸侯援兵再无踪迹,此乃何处军马嘶喊,扰寡人兴致!”
只见山下兵马统一身着胡服,手举弯刀奔向山上杀来,虢石父亦是摇头不知。
此时,司徒姬友定眼细看,慌而喊道:“不好!敌寇入侵,左右何在,护王回城!”
说罢,便扶周王姬宫湦上马,一行人等四下慌忙逃窜。
及待上马坐定,司徒姬友谓上言道:“王上及王后先行,臣领羽林军善后!”
周王姬宫湦携其家眷,领得一班文臣,于林间寻路而走。
此时犬戎骑兵已攻至山腰,司徒姬取吼道:“大周勇士何在?”
千余羽林军于其身后齐声怒吼。
闻声,司徒姬友继又令道:“弓手准备!”
侧翼弓箭手张弓搭箭,齐齐指向山下犬戎骑兵。
待其冲至百步开外,司徒姬友一声令下,弓箭手一齐松开箭弦。
一片箭雨倾斜而下,犹如一团乌云压向戎兵。
乌云所到之处,人仰马翻死伤无数。
司徒姬友随即剑锋前指,大吼一声:“杀!”
说罢,带头冲出战阵。
闻得将令,其身后长矛甲士亦随之一齐冲出,视死如归杀向戎兵。
顺应地势自上而下,犹如一把尖刀,将其撕开一道缺口。
然敌寇人多势众,勿消刻余,缺口即又慢慢合上。
司徒姬友领得羽林军且战且退,身侧甲士接踵倒下。
至最后,只剩司徒姬友一人站立山头。
历经一番血战,戎兵知其勇猛,亦不敢轻易往前。
司徒姬友放下手中长矛,双眼怒视敌兵,进而长剑一指,戎兵不由自主退后一步。
见此,姬友一声长笑,随即挥剑掠过脖颈,血染骊山。
及此,周朝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