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班还是算卦(6 / 9)

饮食男女 武文弄沫 5181 字 9个月前

更想今年厂里能分来几个对口专业的学生,比如工安大学的,比如警查学院的,比如正法专业的。

现在保卫处里的主干力量还都是轧钢厂合并时组建的,多是退伍或者转业的,还有些是半路出家的。

就比如董文学,他原来是厂办的秘书,后来调谠委,最后来到保卫处任副职的。

李学武更希望来几个专业的,他带起来也省力,只要把心性磨好了,多经历和锻炼几年,都是好帮手。

像是许宁他们这样的,或是高中,或是初中,底子薄,全靠后天努力,潜力实在有限。

除非是加强学习,走一条自我重修的路。

大学,之于人的一生尤为重要,不仅仅是其所学知识,更是一个人在青春蜕变的过程中自我反省和修正的时期。

不读大学也可以成才,甚至比有些大学生发展的更好。

但是,没有经历过的那种蜕变会永远留在人生的遗憾之中。

除非在其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我感悟,自我修正、蜕变,方可弥补。

但所用时间、精力、资源,比努力学习,经历大学要多的多。

大学生,李学武也只能是想想,落在手里一个都算是捡着宝了,还敢想其他?

正忙着,钢城的电话便打来了。

李学武接通后便知是董文学打来的。

事情很简单,轧钢厂接上级文件精神,通知各分厂上报已有项目,同时上报可以开展的生产和经营项目计划。

这一通知算是彻底拉开了轧钢厂机遇性变革的大幕,所有人都被圈进了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就看谁唱的好听了。

董文学打来电话是想说,炼钢厂的项目进展顺利,以前申报困难的几个项目这一次都报给了厂里。

这次摸底也是筛选,看看各分厂的潜力,侧重资金扶持力度,制定下半年的财会预算计划。

越是合理的项目,越是有前景的项目,越是能看见可能的项目,在这一次筛选过程中必然会得到通过和支持。

但依照轧钢厂现有的资金储备,以及预算,李学武估计,即便是上报上来,能通过的也不会太多。

即便是有上级拨款支持,那边可还是有个大工地等着吃钱呢。

再加上现在联合企业的迟迟没有进展,李学武给董文学表达的意思也是不够乐观。

董文学也是早有心理准备,只是告诉李学武,这边派驻的工作小组可以更积极地应对这种形势和变化。

李学武苦笑了一阵,勉强答应了老师的请求。

这不是一个工作小组就能推动的,这是一场激烈的厮杀和思想上的博弈。

谁的手里都有几个项目,你的好,我的也不赖,凭什么你的就行,我的就得被刷下来。

李学武总不能带着保卫去现场用枪逼着大家投票吧,他能用的力已经在用了。

两人利益一体,思想一致,何谈惜力一说啊。

等挂了电话,李学武不禁摇了摇头,看见沙器之的提醒便起身走了出去。

今天上午李学武约了尹满仓和赵振华,将在中医院跟那边的几位主要领导见个面,开个碰头会。

成与不成李学武都没太在意,实在不行再换其他的医院,京城的不行就换吉城的,或者去奉城找。

医学世家还能缺了老中医?

李学武那边忙,董文学这边也是焦头烂额。

文件精神经过轧钢厂的梳理和理解,传达到了他们这一级,就要再学习和理解,传达给下面的同志。

可这种文件的传达力度也是个问题,字是那些字,可理解文件的精神是要他自己来搞的。

一把手可不是白当的,掌握精神,把控时局,领导担当,指挥若定。

李学武来了几次,把炼钢厂的未来勾画的绚烂多彩,可这实现未来的第一步就走的尤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