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交待的上限(2 / 3)

外,赵铭还指望着石白海,希望他能出把力,再帮忙找找关系减点刑。

指望石白海,赵铭有一定把握,因为石白海吃他的太多,没有理由不在关键时刻伸伸援手。

这一点,赵铭是大错特错了。

赵铭出事的消息传出后,石白海惊慌不已,他想得几乎全是怎么撇清关系。帮赵铭活动一下捞人或者是减轻罪责,这个念头只是在脑中闪了一下。

在石白海看来,最好的状况是和赵铭划清界限,然后赵铭再被判个死缓或者无期,那样就清净了。当然,他也知道和赵铭划清界限实在太难,几乎就没有可能,惟一保全的办法,就是让赵铭不咬他。

为此,石白海专门找了钟新义,让他通过市公安局第一副局长管康同检察院沟通一下,行个方便让他和赵铭说几句悄悄话。

很快,石白海和赵铭的悄悄话就沟通上了。

赵铭对石白海明确表示,只要帮忙通融通融关系,减轻罪刑,就绝口不提他的事。从赵铭的口气和神态看,石白海能明显感觉到有些威胁在里面,这让他很不是滋味,也没了主张。

没办法,石白海找冯德锦商量该怎么办,如何才能顺妥地把问题解决好,否则麻烦就大了。

冯德锦面对石白海的求助,心里也敲起了鼓:石白海来找他帮忙出主意,可以说是朋友间正常的帮忙,也可以看成是“帮人就是帮自己”的生动体现。

这一点冯德锦很清楚,因为富祥河口的土地出让一事,他从石白海手上拿了不少回扣,抖落出来就没法收场。

如何才能不抖落出来?

那就是要保证石白海不出事。

直白地说,冯德锦也从石白海那里感受到了一点点威胁的味道。

危机,是可以转嫁的,只是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冯德锦随即就找了钟新义,说石白海找他帮忙,不能不帮,因为都是一个圈子的,否则会有影响。

钟新义知道冯德锦和石白海之间的那些事,当然明白他的意思,问帮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石白海也是个无用的货,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就跑过来找我。”冯德锦道,“还得让我给他出主意。”

“你想出来了?”钟新义叹道,“不是太容易啊。”

“是很难,这两天我把赵铭的案子前后了解了一下,一方面是刑事案,直接关系到公安,另一方面是经济案,由反贪局直接上手。”冯德锦道,“在刑事案上,问题不大,赵铭能扛得住。在经济案上有点小麻烦,反贪局办这个案子,多是为了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向省反贪局有个交待,二是为了响应严书记‘一查到底’的批示,所以说,跟检察院那边打个招呼,仅就赵铭的侵吞案本身去结案,超出范围的不让他谈就行,比如刑事案那块,就不要提了。”

“嗯,这个法子还不错。”钟新义道,“可以设定个上限,让赵铭只就一定范围内的事进行交待。”

就是这个设定交待的“上限”,可让赵铭吃了不少苦头。

因为在这之前赵铭似乎已经预见到了,石白海帮他没有力度,如此一来,他要是老实认罪伏法,那罪可就大了,弄不好就会一命呜呼,轻则余生也要在牢里度过。

走投无路之下,赵铭觉得需要抓根救命稻草,因此每次提审,他除了对侵吞的事件极力推卸责任说是集体行为外,还总是说要检举揭发大案,争取立功赎罪。

办案人员问检举揭发什么,赵铭说举报市委副秘书长石白海受贿。

其实赵铭也有数,他知道石白海和冯德锦、钟新义他们那一伙贪赃枉法的事,但不能多抖落,说多了等于没说,就盯住跟他最有直接关系的石白海一人便可。

然而即便如此,那也是属于“上限”之外的,所以办案人员听后,“啪”地一个大嘴巴子就抽了过去,色厉声严地告诉赵铭,该交待的要交待,不该交待的就不要乱张嘴,把侵吞案的事说清楚就行,别的不要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