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土地流转问题(2 / 3)

转弯的人不听指挥咋办?”王三奎问。

“那就要看你们的能耐了。”潘宝山把球踢了回去,“基层领导难当就难在这个地方,你们不要撂挑子推责任,有困难自己解决。”

王三奎被阻了回去,也就没人再说话。

散会后,潘宝山找到王三奎一通批评,说有些事不能摆到台面上,可他偏偏要抖出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求和口号是一回事,具体执行又是另一回事,这也是一种潜规则。

王三奎当然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领会不深,所以潘宝山也没多说,就告诉他只要不出乱就行,具体方法自己掌握。另外,还要做好相关前期准备,等市健达医药公司来人考察。

几天后的上午,鲁少良就带着队伍来了。

梁延发对这事采取回避态度,按照既定方针不参与,让潘宝山找仲崇干。

仲崇干也不愿意,他是抱定了大事不深问小事不过问的态度,等现成的可以,需要点头同意的也可以,就是需要出面、出力的不行。

“梁乡长,一二把手不出面,健达公司方面会不会觉得咱们诚意不够?”潘宝山问梁延发。

“你编个理由都不在家就可以了嘛。”梁延发懒洋洋地说,“而且健达公司来的不也是个副总?”

潘宝山只好照此行事,也不能主动提出请黄开建过来撑下场面。

好在鲁少良对此并不在意,他讲的是实在,别的无所谓,关键是基地的事情能不能敲定。

最后,潘宝山作为地方最高职务人,陪鲁少良他们到大陡岭村金银花种植区,介绍了相关情况。鲁少良边听边让土壤勘测专业人士进行初步勘察。

情况很好,土质特性很合适,气候也不错。

“夹林乡能拿出多少土地?”鲁少良问。

“几千亩是没问题的。”潘宝山说,“已经种植的几百亩只是个示范,以此为中心,附近可以相对集中流转五六千亩。”

“一次性置办那么大摊子也不妥,最好是分几期进行。”鲁少良对潘宝山说,“每期增加一两千亩,稳步提升。”

“鲁总这么说,看来对金银花基地投放在这里是认可的了。”潘宝山笑问。

“呵呵,对,下面就是合同问题。”鲁少良说,“牵扯到收益和运作模式,要好好商谈。”

“嗯,关键是如何实现双赢,这样才能长久合作。”潘宝山说,“另外尽量做到公平一些,当然了,没有绝对公平,说得过去就可以。”

“市场嘛,有市场这个东西,很多方面都可以找到参照标准。”鲁少良笑了起来,“比如在收购价格上,以市场价位基准,上浮或下降一点都可以,因为要根据金银花的种植质量来最终确定。”

“哦,说到质量我还想问问,你们健达公司对种植有没有特殊要求?”潘宝山问。

“对种植这个环节,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如果从双赢的角度讲,还是有好一些,因为我们公司可以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那样就能保证种植的质量。”

“既然鲁总这么说,那当然是有要求来规范一些更好。”潘宝山并不急着说太多,有些事还需要琢磨一下,急于下结论容易丢三落四,“鲁总,咱们到乡政府去,坐下来慢慢聊相关细节问题。”

回乡政府的路上,潘宝山想了很多,尤其是在经营模式上,他觉得该走深层合作的路子。

“鲁总,谈到合作,我觉得可以来个三结合。”来到乡政府,潘宝山把鲁少良他们请到会议室坐下来,开门见山就谈起了经营问题,“借鉴经验,金银花药材种植基地,完全可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这一运作模式。”

“嗯,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我们在外地参观学习时也了解过。”鲁少良点点头说,“潘乡长先谈谈你的想法。”

“土地流转问题由我们夹林乡牵头,腾出地块后,按照你们公司的要求进行整理。然后,由你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