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去 回不来(0198)(3 / 5)

任正给山椿介绍着。

“看来人尽其才这话是很正确的,初次见面就觉得他是个有才的人,就想着让他做点事,现在看来让他做这展示馆才是他准确的位置。”山椿想起几次和贾清礼的接触,也是很有意思,这个人现在都没看透。

“曾乡长,你好啊。”来了章家湾竹编店,山椿看曾正贵和他老婆正忙着归置章家湾运过来的竹编竹器。

“啊,山椿?”穿着传统农耕服饰的曾正贵听得喊,直起腰。不过,这衣服穿在曾正贵和他老婆身上,看上去很不协调,有些滑稽。

“任书记,你们里面请。”接着又招呼任正几个。

“这些东西反响如何?”山椿又问,这农耕一条街很多店都是一边修缮一边营着业。

“好,好,很多游客都喜欢,特别是那些大城市来的人,爱不释手。”曾正贵说。

“哦,那就好。客人反馈什么意见没有?”山椿又问。

“有,客人说竹编竹器,现在实用价值不大,观赏和收藏价值大。要我们强化观赏性和收藏性。”曾正贵拿出记事本,翻看着说。

“哦,曾乡长有心了,还做了记录。”山椿以前没觉得这曾正贵工作没这么认真负责,现在这样做,难能可贵。

“哦,还是你山椿不记前嫌,把这个生意给了我,不然,我这婆娘合作店垮了,这么多年都闲耍起,娃娃读书花费又大,不好搞。”曾正贵这是变相的向山椿表达歉意吧。

“啊,不说那些了,有生意做,能赚钱就好。这观赏性和收藏性怎么体现?我们竹编竹器的制作该怎么实现?”山椿似在问曾正贵,又似在问大家,更是在问自己。

“小、精、美、多。”吴卉一口接了话。

“怎么讲?”山椿问。

“小,便于携带,而不是用来实用。精,当然是精致,不可能一个粗制滥造的竹制发卡能戴上女人的头吧。美,当然是造形,打磨,色泽符合审美标准和视角。多,就是式样多品种全。不仅要做以前农耕生活中的用品品种,还要做现代女人喜欢的手提袋,宠物箱,凉鞋子,化妆盒……,品种嘛,能想象的都开发吧。”吴卉说得很神往。

“这四字的核心是精。”邱水从他年轻女性和知识女性的角度说得很中恳。

“好,受教了。立马改进,祝你发财。”山椿明白过来,立马对曾正贵说。

“还有,这店名能不能改成一个竹字?”刚出店门,山椿又转身对说。

“改,必须的。一块用竹子做一古色古香的大板,蓝天白云做底,一个大大的萃绿竹节构成的‘竹’字,然后一行小字‘无处不在’。”不等人回答,山椿想起‘房前多栽竹,无家不养鹅’,还想起农耕时代,竹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

“好,明天就改。”曾正贵听了,心中一喜,这意境不错。

“‘竹’字居中稍靠左,上方还得书‘章家湾’三字儿。”邱水这一补充也不错。

“哈,真是心大,把章家湾这竹货生意交给他。”走出曾正贵的店面,吴卉嘟嚷。

“这是山椿的格局,我辈当学。”任正听得,说了一句,看看大家。

“这传统服饰,还真不是人人能穿的哈。”山椿没理会这些,自说自话。

“啊,才看出?没城里人的做派,有不做乡下人的傲慢。卡在中间,上不上,下不下,不伦不类。”吴卉听得就损着曾正贵。

“嘿嘿,人家是舍不得钱,他那样的人,不说政府干部,也是一店老板吧。应该穿中档次的吧,可他偏偏买了这低档次的。穿长工的衣服,却站在柜台老板的位置上,能行吗?”邱水说到了问题的重点,影射着当年曾正贵没那水平能力,却当着副乡长这事儿。

“本是一猢狲,穿起袈裟也成不了佛。”吴卉这人嘴里是不饶人。

“哈哈,有意思。不过,也许不是他本人的错,是吧。”任正大笑着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