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去 回不来(0197)(3 / 4)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小县城也和大城市一样,爆炸式的澎胀扩张,这一片已经是高楼林立了。当年山椿他们坐过的那河堤变成了一道堰闸,上面架起了一座大桥,连接着普慈的老城区和新城区。芭蕉林,因为地处县城老区和新区的结合部,既有老城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影子,也有新区现代化活力和时代气息。

章家湾农产品营销部的牌子在白天看上去有着原始农耕的古朴气息,晚上在霓虹灯的映衬下,却又现代农业的青春活力毕显。

“红娃子,当初这牌子设计还是可以的哈。”山椿和梅红吃了晚饭出来,站在营销部对面的河边,看着地上和河水里的两个营销部,有些自得。

“那是,也不看看谁设计的。不过呢,这自夸,有点不谦虚,羞不羞啊。”梅红赞着山椿,也打击着山椿。

“要说,还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吧,就只说了想法,给了个思路或者说要求吧。人家广告设计师就把这些体现得淋漓尽致。是吧。”山椿觉得这达到目的的思路重要,体现思路的手段也重要。

“呵,就是一个文化引领,技术支撑呗。和你的文化引领,运营支撑同出一脉啊。”梅红咯咯地笑着,不过这总结也是很到位。

“真是夫唱妇随哈,互相吹捧。”身后传来山兵的声音。

“啥吹捧哦,实事求事。”李洪芳瞪瞪山兵。

“芳姐,来啦,等你们一阵了。”梅红过去拉着李洪芳,前面走着,过桥往经营部去,山兵和山椿说着话在后面跟着。

“山兵哥,老家修祠堂,你捐了二十万,又捐音响设备,多了些吧。”山椿说。

“多啥哦,和你比起来,少。本想再捐点的,娃儿要结婚,要用些钱。”山兵淡淡地说。

“没想到这章家湾修祠堂,大家能捐这么多钱。”山椿最初的想法是先垫资修,以后逐年来还。

“这事儿,做到大家心里去了,实现了而今眼目下的人心,大家都有一种根脉传统情结,也舍得出钱。”山兵说。

“应该是吧。”山椿想了想,这根脉于人很重要。而人的根脉就是这先人祖宗,这祠堂和家就是这根脉的具体体现。

“哦,椿满,兵满,进里面坐。”陈莲招呼着。

“陈莲,有啥事儿?”山椿到营销部时,梅红和洪芳、永菊已经在那里喋喋不休了。山椿看着店子里里外外整洁有序,这陈莲也是有能力肯干事儿的。

“我是在想,我们合作社的农产品,鸡鸭鹅兔鱼和香糯米陆续上市了,目前光靠这店子销售,有些吃不消。是不是搞个活动宣传宣传。” 陈莲说。

“哦,这个我想了一下,这吃的东西,光靠宣传是不行的。还有这些年,各种虚假宣传盛行,大家都不太信得过了。本来我们的农产品是绿色纯正无污染的,我担心一做活动,一宣传,一优惠,反而让大家信不过了。”山椿对此事也思考过了。

“就是,现在到处都在搞活动,做宣传,降价促销。我们搞活动,不也得来点啥彩头,啥措施的?这样,很容易让人家觉得我们的绿色纯正无污染有虚假。”李洪芳觉得山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那咋办?鸡鸭鹅鱼还可以慢一慢,兔子三个月可就出栏,怎么销?” 陈莲有些着急。

“办法总是有的,再想想吧。”山兵见山椿思考着没说话,就说道。

“我是这样想的,找找那些酒店、饭馆、单位食堂,送货上门。”山椿说出了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本来就该这样,散卖费时费工,销量小,只是具有广告效应。进洒店、饭馆、食堂才是正途。进酒店、饭馆、食堂也要灵活,既可送活的,也可送半成品,是吧。”梅红说。

“还有超市和鲜活产品销售店也得纳入我们的目标。”山椿补充道。

“这样好,就是人手不够。” 陈莲说。

“这不是问题,人不够,就招。不过,别招这些屠宰工,要招就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