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去 回不来(0173)(2 / 4)

过,房屋由于是自建,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任由农民自由发挥,所以这街道上的房屋大都是底层一个门面,上面或无或一层二层甚至三四层的修建,这样子节约了购买土地的成本,却使得房屋的内部设计无法合理,更使得这街上的房子看上去高高低低,有的如雕楼与周边低矮的平层相比显得十分突兀,十分难看。不过,这也是当年农民上街定居实际情况的真实写照。

山椿三人闲聊着从街上走过,来到新街和老街的交接处,在一家门店前站住了。这是一底二楼的单门店式房屋,门面前段是开的一家照相馆,中间是楼梯间,后面是简单的厨房。

“留住山水田林路鸡猪狗羊牛马人,体味咸甜苦辣麻喜怒哀惧忧思怨。”看着街上独一家的照相馆‘黄莲记忆’,山椿念着店门上的牌扁,感叹到主人的文化情结。

“老板,老板呢。”山椿站在店门前喊。

“啥子事?”一个长像精美,韵致浓郁的女人从里间出来,手里用镊子夹着一张湿漉漉的照片。

“哦,老板,忙着呢。”山椿问。

“啊,山椿书记,是你?”那人没回答山椿的话,有些讪讪的。

“你认得我?”山椿进得屋来,看着满屋墙面上挂着的照片,大多是在观光园区里的风景照和游客的旅游照。

“山椿书记,当然认得。”那美妇人声音很小,有些胆怯的样子。

“老板,生意不错哈。”樊韵东瞅西看。

“哦,我不是老板,老板是我妹妹小旭,我是小冉。”美妇人低眉顺眼的说着,没有抬眼看山椿几个。

“小旭,小冉,你是王小冉?”山椿口中念念有词,脑子里浮现出了当年那青春的一幕,瞪眼看着眼前这女人,从依稀的记忆里翻捡出来了眼前这王小冉。

“嗯,我是小冉,王小冉。”那女人的头又低了低。

“王小冉?就那年在县城里和江盛一路的王小冉?”樊韵也回忆起来了。

“嗯。”王小冉点点头。

山椿对于这王小冉,是没有多少记忆的。江盛带着王小冉来普慈时,山椿不在家,没有和他们相见,是樊韵接待的。而对于王小冉,山椿最美好的记忆是那一张青春勃发稚气满满的脸,还有王小冉那一句清脆的“走了哦,朱幺妹。”和朱幺妹一句“王小冉,等等我。”

而更多的对是王小冉与江盛私奔的厌恶和董幺姐对于王小冉的不屑。这种情结在心里,山椿对于王小冉无法评说。不能对王小冉当年的青春鲜活视而不见,也不能对王小冉给董幺姐带来的痛苦无动于衷,还不能对于王小冉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坚定的追求说三道四。

“你说你妹妹小旭才是这照相馆的老板?”山椿不想去评说这些事儿。

“哦,小旭,山椿书记来了。”小冉走到里间门口喊。

“山椿书记,你好。”过了一会儿,小旭从里间出来。

“哦,小旭,在忙着呢。”山椿看见小旭挽着袖子,围着围裙,看上去有些面熟。

“哦,我在洗印照片。”小旭满面含笑。

“小冉是你姐?”山椿见这小旭,觉得这女子不错。

“是的,是我姐。姐,去,帮我把剩下的照片洗出来。”小旭觉得山椿这问话有些冷淡,心里知道是姐姐小冉做过的事儿让人有些不齿,怕说起来伤了小冉,就对小冉说。

“你姐什么时候回来的?咋没听说呢。”樊韵想打探王小冉的情况。

“呵呵,樊总,我姐回来有一段时间了。唉,我姐这人吧,当年年轻不懂事,当然,也是纯真天真,做了些出格的事儿,我们家人都不想说起她。加之这黄莲乡的老熟人们也对她看法不好,没提起,说她干吗?”小旭说得实在真诚。

“这照相馆生意还好吧?”山椿见此,也不再去追问小冉的事,那样难勉大家尴尬。

“还行吧。这些年,黄莲观光产业发达了,生意也就好了起来。这还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