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去 回不来(0150)(3 / 4)

一个月国家发这一千多块,不伸手向儿女们要,还是不同。”妈妈想到这事儿,笑得就很惬意。

“呵呵,妈妈,我可是每月先拿钱给你的哈,没要你开口问过吧。”梅红笑着说。

“是到是,可我自己有那份钱,感觉不一样。”妈妈呵呵地笑着,这到是一个很现实的事实。

“我妈是拿工资的,在小区老太中,那也是说得起话的。”山椿看妈妈一脸的幸福,也开着玩笑。

“那是。”妈妈也不否认,有工资的老人确实也有她的良好感觉。

“妈,今天江满为修房子批屋基来上访扯皮,当年他这的屋基呢?”山椿想起江满的事,想问问。

“你江满扯啥皮,还扯到县上来了?”妈妈听了问,章家湾人历来老实本份,能到这县上来扯皮,还从来没有过。

“他是想修房子,可是老家没有建设用地,批不到宅基地。找了镇里好多回,都办不到,就到县上来上访来了。”山椿把上午的事说给妈妈听了。

“人家要修房子,不批宅基地,也没道理吧。”梅红不懂现在的政策,只知道人得有房子住,修房子就得有宅基地。

“他户口还在我们老家?”妈妈问,这章山江以前是学了个手艺,做蒸笼。就是农村用竹子全手工做那种蒸菜蒸饭的大大小小的蒸笼。大的可蒸几十桌客的席面蒸菜,小的可蒸只够两三人吃的饭,当时人称蒸笼匠。

那时害资本主义尾巴,是不准农民外出做手艺挣钱的。可这章文江却不信这一套,不管生产队、大队和公社的规定,年年跑出去做他的蒸笼匠,年底拿着钱回家补超支,分口粮。这一来二去的,就把家里人也带出去了,不再回来。这些年也没人知道他在哪里,大家都以为他举家外迁了呢。

“还在老家。”山椿小时候也是很少见到这个江满,只晓得他是个蒸笼匠,却不晓得他还有个多年全家外出这情况。

“我们大家都以为他家全部迁到别的地方去了,还不晓得他家的户口还在我们老家。”妈妈回忆着说。

“他家的房子呢?”山椿又问,自己当年在老家时人小,对这些不太清楚。

“那时一家人有多少房子,一大家人就那么两三间茅草房,好一点的有两三间瓦房子。他家三弟兄,就他老汉修了三间房,他出去后,这两弟兄分了家,刚好和他老汉一人一间。那有他的?”妈妈回想着说。

“那宅基地有几个本本?”山椿又问。

“这个就不晓得了,他外出了,多年没音信,宅基地又紧张,可能怕没有他的了吧。”妈妈说的这原因也合情合理,你全家都外出多年没消息,这宅基地没有了也正常。

“那这得给人家批这宅基地吧。”梅红听了还是觉得人该有住地,该批地给人家修。

“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而是我们老家从田坝坝里头到坡尖尖上都是粮田,没有建设用地。镇里没地可批。”山椿说着这问题的实质。

“全是粮田?那柴山地,坡尖尖上一直都是空坪坪,荒草地,怎么就成了粮田了呢。”妈妈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看着山椿。

“这个就不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能明白的了。”山椿也无可奈何的摇着头。

“当年吧,大家都想出这农村,头都碰肿了,都出不去。现在,我看大家出来了,想回这农村来,怕是没那么好回哟。”梅红淡淡地说。

“我自己的家,还回不来了?”妈妈听了很不服气。

这天,山椿约了左宗建和文大、樊韵在花间坊喝茶。古素依然那么热情的亲自来倒茶。

“如何?”山椿最先到茶坊,见到古素倒好了茶,便问了一句。

“就那样吧。”古素以为山椿问她和韩光明之间的事。

“这妞儿人是聪明人,得好好引导。”山椿对古妞儿这姑娘还是看好的,能够那么的前卫,也那么的冲动,过了,也能那么的镇定自若,这种人,引导得好,一定前途看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