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去 回不来(0119)(2 / 4)

校报上的连续刊出。引起了学校的一时轰动,一时间,老师和学生再一次掀起了黄莲热。

最后,游记系列被《普慈报》刊载,又在全县引发热议。民间一时好评如潮。

山椿在黄连乡上着班,应付着自己的日常工作,自来水厂的测绘规划已经开始,不日就要动工,钱已经筹足,这已经不是问题。

对于这些事儿,乡党委政府也在村干部会上大力宣传了山椿的功劳,对山椿进行了大力表扬。

化佛老酒坊的生产和各项工作在龙姐的主持下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各种管理制度规章也逐步形成和落实。

郑君除了会计工作以外,也推动着乡场上直营门市的运作,山椿和龙姐把门店的外观标识图案颜色敲定后,正在积极落实。当然,会计上的业务问题,郑君是和梅红电话里交流,梅红快生产了,也没法到黄莲来教她这个徒弟。

朱幺妹也是下了决心要跟着龙姐学管理,实践书本上的工商管理知识。每天跟着龙姐,努力的学习和工作。

曾姐和俸师傅的技艺融合也很有进展,化佛老酒坊技艺工法基本形成。

一切进展有序,山椿就静下心来思考文化传承和老酒坊后续发展的事儿。以前对于营销这方面思考得比较多,可一个企业要长大,要长期的发展,要优质的发展,要不受制于人的发展,不光要通畅出口,也就是销售。还应保证进口,也就是原料的稳定吧。

山椿冥想着。就如当年办乡镇企业一样,原料关也是很重要的。酒坊的生产,原料不外乎就是各种粮食吧。可这样出来的产品也是单一的,不能实现增加花色品种,满足个性化酒类需求服务的目标吧。

可这个性化需求几个字好讲,到底要做什么,到底还要做那些工作,在进出这两个环节还需要干什么?

山椿想着,很不得要领,索性不想了,拿了本书看着。看书的样子,脑子里走马灯似的想象着化佛老酒坊十年,二十年后的模样和情景。

“山椿,电话。”刘素英在喊。

“喂,你好,哪位?”山椿接起电话。

“啊,山椿,你娃出名了哦。”电话里传来在县医院工作的文大的声音。

“啊,好久不见,甚是想念,文院长好。”山椿已有一段时间没和文大几个当年考上大学的同学见面了。

“前次喝酒还是三个月前吧。这次你得请我们喝酒了。”文大说。

“怎么该我一个农门里人请,你们这些大学生,跳出了农门的人才该请吧。”山椿反驳道。

“这次你娃全县闻名了,你不请还该我们请?”文大说出了叫山椿请喝酒的理由。

“哦,出什么名了?”山椿云里雾里的。

“你没看报?”文大不相信山椿还不知道。

“什么报,与我何干?”山椿最近倒是没看报,不知道出什么大事了。

“《普慈报》啊,上面登了关于你们黄莲乡的系列文章,游记。可内容全是给你歌功颂德的。现在全县都热议开了,你还不晓得?”文大不知道乡下人是不大看报的,除非与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有关的内容。

“我还真不知道,谁他妈那么缺德,把我弄起去出丑?”山椿一听,有些不痛快。

自己的事儿上了报,自己还不知道。如果真如文大说的那样,一定不是好事儿。

山椿又想到了书上说的捧杀的故事,很不舒服。

放下电话,山椿找刘素英要了这段时间的普慈报,拿回寝室大致翻了翻,然后从最近一期的看起。连翻了十来天的,才看到了黄莲游(5)。

呵,从内容上看没毛病,是作者对黄莲游的一个总结和整理,根据前面游览的情况做了一个美好的想象和发挥。慢慢地,山椿被这个想象和发挥吸引住了,这不是自己正思考着的化佛的未来吗?这作者还真有才。

山椿没管那些,也没再去看游记系列,关上门,把报上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