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去 回不来(0067)(3 / 5)

椿,又断续忙着清理他的信件、包裹、汇款单。

山椿拿起桌子上的登记簿看着。挂号信、汇款单,包裹单,分门别类,按村登记。

怎么没有龙弟淑、李洪芳、姚三胜、叶家良的信件呢。山椿反复的看了,没有。

“杨老师,这些信件和汇款都有登记吧。”山椿问。

“当然了,除了平信,其他的进出都有登记的。”老杨说。

“哦,你以前的登记薄还保存着吗?”山椿又问。

“有啊,都存着呢。”老杨说。

“能不能借我看看?”山椿笑着问。

“那有什么好看的?”老杨不明白山椿要看那个干什么。

“哦,没事,晚上没事,闲着也是闲着,如果不是秘密的话,借我翻翻。”山椿说。

“拿去翻翻看看到是可以,就是不要搞丢了就行。”老杨说。

“那是当然。”山椿保证。

“以前全乡一个月一个本子都用不完,现在一个月三个本子都不够,你要翻什么时候的?”老杨问。

“就去年七月到今年六月的吧。”山椿想了想。

“哦,那有点多哦。”老杨打开柜子,拿出了几个纸箱子,里面全是登记簿,按年朋存放,并在箱上标明了日期。其本上一个季度就是一箱。

“杨老师工作做得仔细,我先抱两个季度的吧,翻完了再来找你要。”山椿赞了老扬一句,抱着两个箱子回了寝室。

山椿先打开一箱,大致翻看了一下,然后坐下来想了许久,便设计了邮件、汇款、包裹的统计表。表计设好后便翻着簿子,进行着统计。

四天时间,山椿哪里也没去,晚上也加班加点的进行着全乡邮件的统计。

第五天,山椿终于把统计的结果梳理完成。明了了全乡处出打工人员的数量、去向,汇回的款项,并由此分析了广东是主要的打工目的地,也是挣钱最多的地方。

看来,打工已成规模,打工已经成为全乡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难怪最近食品站的肉不够卖,私人屠户在街上也冒出了三家。

山椿内心里很激动。老百姓手里有粮,能吃饱饭,老百姓手里有钱了,会干什么呢?

改善生活?这是肯定的,从猪肉的消量增加就可见一斑。

那,他们还会干什么?修房造屋?这可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最大的生活目标。

那么政府能干点什么呢?提供原材料?砖?瓦?水泥?河沙?木材?这些都是修房造屋必须的,可依据目前的条件,水泥、河沙、木材只能从处面进,可以搞运输。砖瓦到是可能组织生产。搞个运输队,办个砖瓦厂吧。

山椿心里又天马行空了。

“张竹,你是观音乡的公安员,转为驻乡民警,也理应在观音乡吧。怎么就来了黄莲。”张竹转民警后,就去参加培训学习,这天学习结束来乡报到。

“最初的方案我是还留在观音乡的,王同让的哥哥也想把他留在观音,工作坏境熟悉,离家也近,就和派出所的领导打了招呼,就把我安黄莲来了。”张竹说。

“啊,其实也猜也是老王把你挤走的。”山椿说。

“没事,那里都一样。”张竹到是看得开。

“好的,改天我带你熟悉熟悉我们乡的情况吧。”山椿说。

“这个你不说,我也得麻烦你了,有老乡就是好。”张竹呵呵地笑着。

当天晚上,山椿请了刘素英和张竹在伙食团喝酒,欢迎他们来黄莲乡工作。

由于乡政府的干部大部分是本乡或领近乡镇住家,加之五员全部都是本乡本土的,基本都回家去了,到了晚上,乡政府里人就不多了。山椿事先给李大爷打了招呼,加了菜,还提了两斤化佛酒,也叫刘姐别开小灶,一起喝酒。

喝了酒后,刘素英、刘雪梅、张竹、小舒四个人打卜克牌去了。山椿被秦朝亮、郭启民、魏大爷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