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三年之坎 桔汁儿软糖 1270 字 9个月前

王小琥是个很普通的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村镇,家中富足,还有比较出息的亲戚,拥有儿童早教机里全套称谓的亲戚。有个姐姐,姐姐聪明漂亮有能力,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有个年纪相当的小表姐。不过,小琥的出生本就不受待见,30几年前,独生子女政策正如火如荼,农村也不能例外,生二胎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要个男孩。被期待的小琥很遗憾是个丫头,自然没多被期待,更要命的是家里自打小琥出生,经济条件逐渐衰落,亲戚虽多,却亲缘淡薄,小表姐家中有钱,大脑袋小琥生存环境艰难。从父母亲戚到村人,每个看到小琥的人,说的都是“你可一点都比不上你姐”或者“你看你表姐,长得多水灵”巴拉巴拉的,大家都以为小孩子不懂,或者觉得小孩子懂了又如何,他们小孩子家家没脸没皮,自己有机会巴结或发泄才更重要。就这样,小琥在大家的贬低和轻视中长大了,本来跳脱活泼不服输想当个律师的小琥,在伸张正义却被父母狠狠镇压后也逐渐沉默,在父母不管不问双双缺席、物质匮乏的青春期后,王小琥长成了一个黑胖、土土的、成绩中不溜儿的姑娘。最开始,当男同学找茬时,王小琥会勇敢的反击,甚至对骂,然后她逐渐在其他人眼中看出了对自己的鄙夷不屑,她有点自卑了,虽然觉得自己没错,但十几年有限的人生经验告诉她,她是不够优秀的,如果别人对她印象不好,那一定是她的错,因为她一无是处。通过对周围人的观察,她发现有个姑娘,也普普通通的,成绩长相都是,但大家对她却很尊重,因为她很沉默。十几岁的王小琥就此得到了个结论,沉默的人更被尊重,所以她逐渐学会了掩藏自己的想法,不再和人针锋相对,害怕冲突矛盾,逐渐让自己包裹在沉默好脾气的外壳下,总结起来就是有底线,但不高,不到底线就一直是个老实的面糊人。小小的小琥不知道,这种性格转变后来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王小琥虽然黑胖自卑,但脑子还是好使的,尤其是从小孤僻没人玩儿,小琥只能和书相伴,书自然不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爸妈连件4块的雨衣都不想给买,何况是书呢。王小琥书的来源无非是和同学借的、姐姐买的。同龄人看十万个为什么时,她在看三毛、刘墉,有什么看什么,虽然都不懂不理解,但她记性好,看完就记到脑子里了。初三了,王小琥被自认唯一的朋友的不屑深深刺伤了,生活无聊的只剩下学习,那就学习吧,正好赶上了新开的化学课,开始学会沉默、记性好又想好好学习的王小琥简直如鱼得水,化学学得风生水起,至少第二名,然而,同学和老师们并不相信这是她自己能考出的成绩,鄙夷的态度始终不改,王小琥的内心被刺痛了,但又很无助,她看过很多书,读过很多道理,但大部分都看不懂,她记性好但从来没有人认可过她,记忆里只有一句句的你不如你姐,老师都是教过姐姐的,每个看到她都觉得比她姐差远了,家中变故,父母一直坚持让她读书,却免不了在她身上发泄自己的情绪以及掩饰不住对她的失望。小琥从未被世界公平对待过,书本里的知识让她冥冥之中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却无法告诉她怎么应对来自周边的恶意。她怕,但她也没办法,只能继续沉默着学习,连想证明自己的欲望都没有,因为她知道,并没有人在乎她。

就这样,王小琥顺利的考上了高中,虽然和姐姐就读的重点高中差了二十分而只能去普通 高中,但在20年前,能自己考上高中不用自费上高中还是很光荣的,至少众多亲族中上一个自己考上高中的还是姐姐。小琥家里也很高兴,毕竟一直散养没怎么关注的老二自己考上高中了,能省一笔钱了,而且说出去也不丢人,真是意外之喜。反正老大的优秀已经足够证明他们是有能力教育好孩子的,至于老二,如果效果不好,那是自己本身就不如姐姐,又不是他们的错,他们要为生计奔忙,他们要为老大的成绩进步操心,他们也要有自己的追求、信仰、爱好、情绪。家中次女的小琥从未被期待过,从未被要求过,她不过是个小多余,能锦上添花自然好,烂泥扶不上墙也是理所当然。如今小琥能自己能考上高中,自然是皆大欢喜。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