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其中之一,宫指皇宫,市在这里是买的意思,由官吏出面采买宫中所需物品。
中唐时期宦官势大,将这项权力抢了过去,低价收购百姓手里的商品,实际上与公开掠夺无异,毫无公平可言,这首诗讽刺的就是这件事。
诗里的老翁衣单贫贱,辛辛苦苦烧了一车炭到集市上卖,饥肠辘辘都不舍得买一丁点饭食,然而钱没卖多少,一车炭就被强抢过去。 ”宫使驱将惜不得”,一句“惜不得”里,蕴含了多少苦
楚?
白居易的有些乐府诗总被人诟病词意显豁失之含蓄,这首卖炭翁秉承着白诗一贯的通俗风格,却毫无粗陋之病,诗人直陈其事,将自己隐于诗歌之外,只以卖炭翁的经历为叙述对象。
最后的“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既是事件的结尾,也是诗歌的结尾,我们仿佛能看到那绢绫在冬日的市集里飘飘荡荡,卖炭翁望着宦官们扬长而去的背影,欲告而无方,只能垂头大叹。】
白居易的诗是感人至深的,楚棠的叙述也含着深切的情感,众人一时间不由得更能和诗里写的卖炭翁共情了,尤其是那些受够了官吏欺压的民众,几乎立时便湿了眼眶。
“我等小民,苦啊!”
终南山,
杜甫神情严肃地望着水镜里的诗句,评价道: “语极俗浅而情极深切,比之汉乐府之篇,亦是不遑多让。”
北宋。
苏轼道: "白香山诗作其后虽转为闲淡,然《秦中吟》、 《新乐府》却不失为诗之正音,士大夫兼济之志,尽在其中矣。"
苏辙跟着点头: "若非如此,朝中权贵又何至于视他为仇雠?"
由来讽喻,最是得罪人。
苏轼也明白这一点,他想起先前讲的郁达夫,这样的人,是民族的义士,却是敌人的仇雠,从白居易选择作乐府开始,他便已经走到权贵的对立面了吧?
他轻叹: “白香山的诗里,亦有人民。”
人民的诗人,才会得到后世人民的敬仰,这便是楚棠他们的价值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