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鼓励家家户户养鸡养猪,特别是养猪。
不养猪的人家,那都是思想觉悟不够高的“后进生”。
单独插队的陈柚,平日要出工,没有养猪的精力。
但养鸡,她几年一直坚持。
陈柚养的鸡现在是村里最会下蛋的母鸡。
去年一只母鸡能下一百五十只蛋,今年进一步优选,粗略一算一年一只鸡一百六十个蛋都有余。
连山公社的本地鸡,一年下来只下百来只蛋。
她养的鸡,两只能抵人家三只。
因着这些会下蛋的母鸡,让陈柚每天都能吃上鸡蛋。
此外,还能用鸡蛋换钱、换日用品。在乡村,鸡蛋是硬通货。
这样会下蛋的母鸡,放到四队任何一户人家,都会被当成宝。
入乡随俗的陈柚,也不能免俗。
她将这些改善生活的母鸡看得很重。
搬到知青点后,这些鸡能不能养,该怎么养?
-
四队离供销社有十里路,供销社的鸡蛋收购价六毛九,比副食品站鸡蛋销售价低一毛。
售货员眼熟陈柚。
差不多七天来送一次蛋,每次几十个蛋。
卖鸡蛋在知青里很是少见,像陈柚这样的知青公社里没有第二个。
售货员本以为陈柚是本地知青下乡,可能下乡前就是户口在城里,人住乡下。听同事说才知道这个知青是沪市来的,可不是什么本地知青。
沪市是大城市,从沪市过来,路程遥远有七百公里。
沪市的繁华美好,都是听说来的,售货员没有实际感受过。售货员没有出过江市,更别提出省、跨省。
从沪市来的知青,是供销社的常客。
他们有票、有钱买一些紧俏货,他们穿得也跟乡下人不太一样,就连眼神里的劲都是不同的。
卖鸡蛋的女知青竟然是沪市来的,真的是惊掉售货员的下巴。
打破了售货员对沪市知青的固有印象。
售货员是初中毕业生,她入职供销社还掀起一番公社“初中热”。
女孩子念书念到什么时候,主要看家里头的看重程度。
念到初中,是爸妈对她好。
这七天来卖一次鸡蛋的女知青,是高中毕业生。
妥妥知识青年,放在连山公社,差不多可以傲视群雄。
能念到高中的,在家里过得肯定不差,也是不知道怎么就成为养鸡能手了。
“两块七毛六。”
陈柚开心收下毛票,今天的鸡蛋个头算是大的,足四斤,有时个数一样时只有三斤出头点。
将钱收进帕子里又妥帖收好,陈柚没有在供销社买什么。
才走出门口,迎面遇上几个眼熟的。
“陈柚,碰见你正好。我们商量着回去带什么,你打算带什么回去?”
说话的人扎着两根辫子,是跟陈柚同年下乡的女知青李丽芳。
李丽芳也是沪市知青,跟陈柚同岁。
但是两个人并不是同届的,李丽芳是初中毕业生。
跟李丽芳走在一起的是林红星林芬兄妹两,他们三下乡后跟刘建军组成四人小队,四人同住。
几年前,知青点被当作典型批评,说知青脱离农民,从前的知青点大多被打散,知青以分散插队为主:
单独插队,或者三四个人组成小队。
陈柚愣了一下,她讶异:“这么早?还没到腊月。”
探亲知青到了腊月二十才能回家,能早、却早不了几天。陈柚笑着说:“带袋米,几个酸桔?别的家里比这边多。”
“扑哧!”
几个人听了这话,不觉得窘迫,都笑了出来。
李丽芳笑得眼睛眯起来,说:“这个建议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