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4 / 7)

但是生了孩子的女人是怕风怕冷的,这一点,还是很需要注意的。

迟疏在城郊备了一套房子,在城外也备了一个小宅子。

太后那边发展了一个他自己的人,如今也该适时用上了。太后那边的人,哪怕不是自己的人,只要不是太后的亲信,他也全都打过招呼了。

稳婆进宫了之后,他也让人去给了稳婆好处,太医也都打了招呼。

连着守卫们也都是吃了他的好处的。

太后虽然讨厌他,讨厌小皇帝,但对孩子还是尽心的,谁会不喜欢一个不用自己伺候,还怎么摆弄怎么是的小孩子呢?

迟疏在第八个月的时候,给小皇帝送去了一封藏头书信。

这么做是很冒险的,一方面是小皇帝不一定能看明白并且找到他想要表达的信息,另一方面就是,他怕藏头的内容被小皇帝以外的人看明白了。

他还是有一些忐忑的。

但除了小皇帝有些虚弱之外,一切都还挺顺利的。太后有了皇孙,还真就不管小皇帝了,孩子一生出来,压根就没有人再管小皇帝了。

本来迟疏放一把火,是为了把人都引出去。结果可好,那里除了小皇帝根本就没有别人。早知都不必放这把火的。

迟疏把小皇帝接出来的过程,实在是再顺利不过了。

他提前准备了一辆不透风的马车,通过马车将人运到了城郊的宅子里,进行了简单的处理。看皇城里那边没有动静,又将人送出了城。

迟疏当时不觉得,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是在想,是不是父亲愿意放他一马,他才能带着人逃出去。

因为太后迟钝是真的,但是父亲不可能在这件事上也迟钝,更何况,小皇帝生产之后,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本身便是可疑的。

他那么大范围地使钱,碰到一两个父亲的人,想来也不是没有可能,再说他身边本身也有父亲的人,虽然他努力避开了这些人做事,但毕竟这些人也是训练有素的,并不是普通的下人。

所以父亲知道了,也不是不可能。

这些只是迟疏的猜测,有生之年,迟疏也曾经想过站在父亲的面前,问一问父亲这个问题。

只是后来再回西寿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在了。

这些话自然界也无从问起了。

直到他都已经到了城外的宅子了,追兵才姗姗来迟。

迟疏带着小皇帝跑了很久,小皇帝发了烧。迟疏刚开始是马车,后来只有马,再后来,连马都没有了,迟疏只能扛着小皇帝躲进了一户农户的家里,用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交换,请了郎中,让农户照顾小皇帝。

请郎中的路上,不可避免地惊动了追兵,迟疏只能自己去引开追兵,最后身无分文地逃离了西寿。

他乞讨过,也代人写过书信,替人抄过书,做过私塾先生,最后,为赵承凭做了谋士。

再后来,因为颇会逃赵承凭的欢心,摇身一变,就成了赵承凭最小的儿子,住进了赵府。

后来赵承凭倒了,他又投身到了文官阵营,看惯了权力倾轧,看惯了尔虞我诈,却怎么也不习惯身上的男儿装扮。

除了案牍劳形的时候,他的脑子里都会萦绕着一个问题,他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

或者说,他究竟想做男人,还是女人。

这个问题,他始终没能有一个答案,于是他只能拼命努力,用工作来麻痹自己。

后来东昌又闹灾,起了事,后来迟疏就听说小皇帝圈地为国,当了顺王。

顺这个国号,小皇帝知道,迟疏自然也知道。那是上一个一统的王朝的名字。迟疏看得出来,小皇帝用这样一个国号,肯定所图不小。

迟疏借着谈判的名头,见到了成了顺王的小皇帝。

看得出来,这些年,小皇帝的长进很大,她已经能够努力地表演不动声色了,只是这十分的表演,迟疏却只能给她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