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4 / 6)

她只是想短暂地品尝一下,那种被爱的香甜。

第二天一早,阿幺就起来准备吃的。和从前一样,没有茶水,凉水管够。

师父其实早已经辟谷了只是习惯了吃东西。喜欢的可以多吃,不喜欢的时候也可以不吃。但是今天的早餐可能是不合师父胃口,他今天只喝了几杯凉水。

简单收拾了一番之后,阿幺就跟着师父去山上采草药了。

每遇到一种植物,师父就会跟阿幺讲一遍,其中很多是重复的,但师父也不厌其烦地讲,阿幺一遍一遍地听着,怎么着也记住了一点。

师父额外还捡了一些树枝子,又摘了一些果子回来,拿回来跟村子里的人换了些东西或者铜板。

药草带回来之后,想要用普通的方法炮制,用的时间肯定都会很久的。所以阿幺以为,师父肯定要用法术,但却没想到,师父当天就开始像普通人那样,一点一点处理这些药材。

一边处理,一边还教阿幺。

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又上了山,摘了果子,捡了柴禾。这一次,阿幺还仇了柳条,拿回来编一些筐啊箩啊之类的。

那是跟奶奶学的手艺。

编东西的时候,阿幺总是能想起来她之前弄丢了的那个包袱,里面其实除了老奶奶那的一套衣服,什么都没有,可阿幺就是很心疼,很舍不得。

可是师父到底没让她去取。

她不知道为什么,但她觉得师父一定有他的道理。只是觉得有点难过罢了。

师父仿佛就在这里扎下根了一样,之后也一直没说过要走,一直就是靠捡柴火和摘果子,也考阿幺卖筐为生,每天无非是上山,处理药草,照看驴壮,教导阿幺。

中间偶尔有村民要师父帮忙,师父也都乐呵呵地过去帮了。就好像他们真的原本就是乡里乡亲的,原本就是一起长大的那样。

村民们也好像习惯了师父的存在,习惯了有个有求必应的仙人帮着他们,不管大事小情,都会来让师父帮忙。

二柱和二柱媳妇到底是跑了,村民们刚开始还议论议论,后来便也都没了兴趣。

又过了些日子,师父的草药正式处理好了,他就带着阿幺去镇里的药铺,又补充了几味药,回来开始给驴壮治病。

之前都不过是用鲜采的几味药草,给驴壮顶着。师父的药一碗一碗地下肚之后,驴壮也是越来越有精神头了。

再后来他就能靠着点什么坐起来了。

他开始给阿幺和师父讲他的故事。

他说他原本不是这里的,在家乡娶了媳妇,连孩子都有了。结果结婚没几年,家乡那边就闹了水灾了。

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地出去逃难。但是一路走下去,有些拿到了救济,有些投奔了亲戚,就他没本事,出来了也活不下去,路上儿子生了一场大病,没办法,就把媳妇给卖了。

那之后他就往回返了,路上路过这个地方,实在撑不住了,就留在这里了。

在这里又过了几年安静的日子,儿子就突然病了,病得又急又重,没能熬过去,还是死了。

儿子病了之后没多久,他就也病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种病,一直这么躺着,熬着,刚开始还有人给他送点吃的,后来眼瞧着要不活了,就没人管他了,师父和阿幺来的时候,他已经有好几天就只靠喝水度日了。

小伙子说得很是平淡,却让阿幺的心绪无法平静。

师父听了驴壮说的话,反应却甚是平淡,他和驴壮说:“你这也好得差不多了,我们也就要离开了。剩下的药,我都做成药丸了,效果虽然不如汤药,但也足够了,每天吃一丸,吃完了,你也就好了。明天我们就要走了,以后你可得选个好营生啊。”

师父的话说得格外的意味深长,听得阿幺摸不到头脑。

第二天天不亮,师父就带着阿幺离开了驴壮的家。只不过他们没走远,而是爬上了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