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不对劲,想要拒绝,却被师父暗暗拉住了:“那就多谢贾员外了。”
贾六哈哈一笑:“无妨无妨。”
师父和阿幺的住处不是很近,一个在清风阁,一个在东楼。但几乎是刚被带到东楼,师父便寻了一个由头,将阿幺带到了清风阁。
听下面的人说,之前九姨太被买回来待嫁的时候,就是在这东楼里住着。
“怎么,怕了?”师父问得很是轻描淡写。但阿幺不想被师父嫌弃,只能把恐惧都咽回肚子里去,嘴硬地回答:
“没有,有什么可怕的呢。”
师父难得地安慰了阿幺一句:“别怕哈,有师父在呢。”
贾家的宅院,大致可以分为九个区域。第一排横着的三个区域,被称为前院,中间是贾六的住宅和办公区域,左右两边则是安排客人居住的院子。
中间一排三个区域,被叫做中院,分别是给下人住的地方,给贾六大儿子住的地方,以及贾六另两个儿子住的地方,并厨房,洗衣处、马厩、花园之类的地方。
最后一排的三个区域,就是后院了,那是贾六的姨太太们,还有女儿们住的地方。
贾六的大公子名叫贾思君,按照贾六的那个水平,估计是他能想到比较好的名字了。但另外两位公子的名字,明显就简单了很多。
因为尚未成年,所以是先生给起的学名,至于家里面,都是叫贾七斤和贾六五的。
相比之下,后院里住的四个姑娘,名字反而更齐全一些。即将出嫁的大女儿贾盛夏,出生在夏天,是现在管家的大姨娘所生的孩子。
贾七斤便是她的同胞弟弟。她还有一个妹妹,排行第三,是冬天出生的,所以叫做贾惜冬。
二姨娘不能生养,但是和三姨娘关系很近。三姨娘生了二姑娘,因为是秋天生的,所以叫贾怜秋。这孩子说是三姨娘生的,实际上二姨娘也帮着带了不少,算是和这两位姨娘都很亲。
这之后只有五姨娘还生了一个儿子,但却是个抢来的媳妇,和贾六的表面关系还可以,实际上怎么样,就不是外人能知道的了。
余下的,便是八姨太生的那个女儿了,齿序上最小,是夏天出生的,所以叫贾仲夏。
实际上,贾六的这几个姨太太里,几乎是各有各的故事的。
按照顺城这边的俗礼儿,姨太太和正儿八经娶媳妇,已经是差不多的,都的走那一套大婚的流程,只不过娶妻用的聘书,纳妾用的,则是纳妾文书。
像贾六这样的,正妻过世,由某位姨太太管家,也是常有的。
只是贾六的这几位姨太太里,只有大姨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姨太是书香门第之后,家里迫于生计,无奈把她交出去的,当时她头脑一热,就喝了不能有孕的烈性药。如今还是跟贾六卿卿我我的,倒也因为没有生养过,年纪虽然大一些,但也能入了贾六的眼,她说的话,有时候比大姨太还好使一些。
三姨太是官员庶女,送过来也没指望她怎么样,当然也没顾过她的生死,她自己温吞地过自己的日子,和贾六,也就那样吧。
如今大姑娘要出嫁了,二姑娘也就开始相看了。说是由大姨娘给相看着,但实际上无非就是贾六定的这几家。且贾六心里估计已经有了人选,而且听说那人家并不好。
四姨娘来的时候说自己是京城王府里的舞姬,至于是不是,就没人知道了。但她舞跳得好是真的。她倒是很愿意留在这里,只是同样也生不了孩子。
五姨娘是家传的绣娘,除了刺绣,不会什么,但她本来也不愿意来这么个地方。只是既然被偷来了,那也不是她的错,她得活下来。
于是活着活着,她就多了一个儿子。
人们都说,女人有了儿子,就有了底气,有了依靠。可她留下这个孩子,养大这个孩子,也不过是为了保命。但其实可能她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这样,就算有了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