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 木兰离宫(2 / 5)

们的身体吹僵。

郑湘招手叫来梁忠,道:天冷又下雪,你去吩咐熬些驱寒的羹汤,给宫里的人都来上一碗,免得病了;又有冻病的,也叫人看诊熬药,都是一条命。?_[(”

梁忠听了,立马跪下谢恩,嘴里说着“皇后仁慈宽厚”的话,然后忙去吩咐这个事情。姜榕闻言,笑着继续低头批阅奏疏。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睛冬去春来,到了显德五年。

去年的亲蚕礼因着郑湘产育,便由周贵妃代行,今年她必须亲自上了,斋戒沐浴,一言一行皆按着国朝的规矩来。

郑湘觉得有些烦,但这也是没办法,她是皇后,这是她的权利和义务,彰显国母的权利,履行国母的义务。

郑湘带领内外命妇在先蚕坛拜祭嫘祖,姜榕则在先农坛行籍田礼,祈求风调雨顺。

耕织为国民之本,虽旦夕小国都不会糊弄这个事情,除了耕织一项,还有学校。

这些年姜榕一直坚持不拘门第,唯重才华,慢慢地发掘出不少人才,大周上下但凡富裕之家都要供子弟读书,意欲一搏功名富贵。

眨眼间过了四年,民间不起兵戈,百姓修养生息,政治清明,竟然有了几分治世之相。

不过,姜榕接到大臣歌功颂德的文章,莫名其妙,感觉不到有什么变化,他平定完叛乱不都是这样子吗?

郑湘听了他的疑惑,小声嘀咕了句:“山猪吃不了细糠。”

“你说什么?”姜榕满脸的疑惑地看过去,脸上满是怀疑道:“你不是心里骂朕吧。”

郑湘连忙摇头道:“我说的是‘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陛下行的圣人之道,我心里佩服。”

说完,郑湘还特意眨了眨如秋水般的大眼睛,她知道姜榕的耳力好,大概率是听到了她刚才的嘀咕,因而拍了马屁。

姜榕听了,笑道:“你竟然记住了这几句话,可见学没白上。我欲选张翰林做三皇子的老师,你觉得如何?”

张翰林给帝后讲过《礼》,他讲得好,不过两人都不爱听,故而讲完便让他回翰林院编书

去了。

官位虽小,但文采却是不错?,讲枯燥的《礼》讲得能让人听下去,而且名气不小。

郑湘想了一下,道:“可以,只在一个老师不妥,还要添几个老师,经史子集琴棋书画,还有骑射,东哥是陛下的儿子,若不通骑射,恐怕惹人嗤笑。”

姜榕闻言道:“你想的周全。”东哥三月底生日,院落、宫人和老师现在都要准备妥当。

姜榕点了忠信侯等几家的小孩给东哥做伴读。赵德妃看着文质彬彬的儿子,既骄傲又不舍。

东哥自幼就比四皇子听话,从不玩泥巴蚂蚁之流,唯好读书。别看他年纪小,赵德妃已经教授了他几本书,识得几千字,早把混吃混玩的小花甩到大后头,这怎么不让她骄傲呢?

但是孩子才这么大一点,就要离开她的羽翼,赵德妃将东哥当眼珠子看,怎么会舍得?

因而早半个月就开始哭,宫中诸人都劝,但是劝不住。赵德妃嘴里骂着皇帝的馊主意:“谁像他铁石心肠,让人家母子分离,我就等将来四皇子的年纪到了,看他愿不愿也像对东哥这样对待他……”

众人都不敢言语,东哥被叫回来,开口劝道:“阿娘,我又没出皇宫,只不过换了睡觉的地方而已。况且周娘娘说了,放了学,随意我去哪儿。”

“我难道就不回临仙宫了?阿娘,你忒小心了。”

赵德妃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东哥是她的命根子,纵然知道安排得万般妥帖,但还是终究放心不下。

然而,东哥过了生日的第一天就搬到翠澜院,正是入学,见过老师和伴读,开始了读书的生涯。

东哥养于深宫之中,除了见过自己表兄弟和弟弟小花,哪里接触过其他同龄人,虽然换到陌生的环境有些不习惯,但还是很快乐。

倒是小花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