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好,我们按照你说的要求,生成针对【场景】子脑的场景管理信息元,取名字叫【场景管理元】。”林自强说道。
“运维管理信息及生存周期呢?”林久浩问道。
“这些内容应该在【星辰大海】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先把子脑建立起来,然后再去设定管理功能组的需求。”林自强回答。
“好的。”林久浩。
“设定一个信息元【场景管理元】,标注为预设信息元,设定各项条件参数范围,例如你实际运行的算力是A,你设定的参数范围为A*150%,这样实验云中的【场景管理元】会得出这个子脑的算力需求范围,当输出的预设信息元为实际信息元的时候,信息元【场景管理元】会带出一个算力参数1.5A,这个信息元【场景管理元】会加入【资源管理信息元】的【我生负】象限,而【资源管理信息元】也在【场景管理元】的【生我正】象限。”林自强开始推演。
“【场景管理元】信息元就是子脑吗?”林久浩有点含糊。
“不是,【场景管理元】信息元是生成【场景】子脑的上一级关联信息元,而【场景子脑】在【场景管理元】的【我生负】象限,而且可以产生多个子脑,包括你们需要的平行脑和影子脑。”林自强解释道,这里的管理信息元不是实际生成的子脑系统,而是为生成和关联这个子脑系统而设定的管理信息元。
“哦,这样太好了,就是【场景管理元】是针对【场景子脑】的管理核心信息元,这个信息元就是生成子脑运行条件的规范,按照规范生成【场景子脑】的运行条件,太好了,因为【场景子脑】不是一个,需要三个脑并行运行相互验证,同时还需要影子脑进行多执行脑算法比对。”林久浩理解着说道。
“多执行脑算法比对?”林自强问道。
“就是采用新版本的多重平行三维空间技术,我们多执行脑算法比对,是针对多方向预设态计算的一种,多方向预设态是用来预测未来的真实发生态,多执行脑算法比对是面对一个问题,模拟多种解决方法,对比出最优的,就是我前几天跟您说过的互斥问题,也是其中的一种。”林久浩解释道。
“哦,我明白了,看来你那边的应用场景很丰富,真好。”林自强居然羡慕了。
“老爸,我有时候很佩服您,您都没有接触过真实的应用场景,居然就。。。就。。。凭妄想就想出来了。”林久浩说完,立刻意识到,这好像不是夸人。
“嗯,嗯,我们继续,【场景管理元】作为【场景子脑】的生成规范,如果需要多个【场景子脑】,由【场景管理元】向【生我正】象限申请资源,由【生我正】象限的【资源管理信息元】响应,而实际的资源又在【资源管理信息元】的【我克正】的资源池里,资源池里面的资源被申请,反馈到发起者【场景管理元】信息元,形成执行闭环,最终在【场景管理元】的【我生负】象限会出现一个【场景子脑】的运行条件环境包。”林自强解释着。
“如果【场景子脑】在运行的时候,例如,算力不够,怎么办?”林久浩又问道。
“你会发现,在【场景管理元】信息元的【我克负】象限里面,有你的监控参数信息元,例如,你说的【算力】信息元,【场景子脑】在运行的时候,一直溢出监控的参数,且会一直将参数发向【算力】这个信息元,而【算力】信息元与【场景管理元】关联,关联线路容忍度设定范围阈值,如果参数是70%以内,没有超越容忍度,则不向【场景管理元】元发申请,如果【算力】监控元参数是80%,超越容忍度阈值,会产生算力不够,就会向【场景管理元】发出带参数80%的申请。”林自强继续解释。
“然后【场景管理元】把这个参数传给【资源管理信息元】,然后发到资源池,按照参数选择是算力添加,然后把定义好的算力单元添加给【场景子脑】,【场景子脑】再获得添加的单位算力后,就结束了。”林久浩边理解边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