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平地起惊雷(2 / 3)

战败之机,联合西蒙古,攻占了和林,然后引兵东向,在土剌河与脱古思帖木儿狭路相逢。

黄子澄说,蓝玉与也速迭木儿互通情报,合伙灭了脱古思帖木儿,两人惺惺相惜,约定"我主北,君主南,共有天下"

黄子澄还说,蓝玉被贬岷州西北边陲,心怀怨恨,要防备他叛逃蒙古,投奔也速迭木儿,然后引蒙古兵南下。

黄子澄这一招不可谓不毒,朱元璋内心潜藏已久的猜忌又被重新勾起。

当初蓝玉孤军深入,进至距捕鱼儿海四十里的百眼井,派哨骑四处侦察,不见北元军队踪迹。

当时风沙满天,粮草断绝,数万人连饮用水也短缺,众将心灰意冷,要求班师。

蓝玉异常笃定,命令大军往捕鱼儿海东北方向进军。

脱古思帖木儿正在宫账中睡大觉,被蓝玉杀了个七零八落。

在沙漠中打仗,最要紧的是确定方向。

蓝玉是如何在茫茫大漠中撞见脱古思帖木儿的?

要么有神仙指路,要么他就是神仙,不然就是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而这个人就是也速迭木儿。

作为回报,蓝玉放跑了脱古思帖木儿,留给也速迭木儿报仇。不然怎么解释脱古思帖木儿从十万大军的包围圈中逃脱?

朱元璋一番脑补,成功破案。

朱标连忙替蓝玉辩白,"黄子澄一介书生,是如何知道远在万里之外的机秘事的?儿臣逐字逐句看了他的奏疏,字里行间充满了毫无根据的臆测。如果他对蓝玉的指控是有真凭实据的,他为什么不拿出来?"

朱元璋却道:"黄子澄只是翰林院一个侍讲,就算蓝玉真的私通也速迭木儿,黄子澄也不可能拿得到证据。"

朱标:"既然黄子澄没有拿到证据,那凭什么相信他的弹劾?"

朱元璋:"所以要召蓝玉回南京,接受三法司的问询啊,咱又没有听风是雨给他定罪。"

朱标太了解蓝玉的个性了,如果将他召到南京来,绝对会惹出天大的事端,道:

"王弼当时是左副将,参与了捕鱼儿海之战的全程,父皇何不召他来问个究竟?"

朱元璋:"谁不知道王弼跟蓝玉好的穿一条裤子?问王弼和问蓝玉有什么两样?"

朱标闻言,彻底无话可说,愤然而去。

朱允熥册封在即,万万没想到半路上杀出来一个程咬金。

他的处境极其尴尬,他既不能替蓝玉辩白,也不能不替蓝玉辩白。他因为与蓝玉的关系而受到淮西将领毫无保留的拥戴,蓝玉却因为与他的关系而受到朱元璋的疑忌。

他已经猜到了,黄子澄背后的主谋必定是朱允炆,诬告蓝玉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他册封皇太孙。

朱标也是这么想的,语气极其严厉地问朱允炆:

"黄子澄是不是你指使的?如果是,赶紧向爷爷坦白承认。如果被我查出来,不说取你性命,最少也要将你从玉牒中除名!你这是在为了一己私利而祸乱国家,将会血流成河!"

朱允炆指天指地赌咒发誓。

朱标又问:"就算不是你主使的,黄子澄与你过从甚密,事先就没跟你通过气吗?"

朱允炆想起十二月二十八日黄子澄在东角门跟他说的话,现在想来,那就是在通气。

但他现在打死也不敢承认,只能硬着头皮反问:

"黄子澄为什么要和儿臣通气?黄子澄是大本堂的师傅,是皇祖指定的,有传道授业的职责,他是师,儿臣是徒,尊师重教,怎么能说是过从甚密呢?他的事,与儿臣无关。"

朱标:"我是你爹,我也希望最好与你无关。"

蓝玉被诬,京师中的武勋群情激奋,要找黄子澄理论。

朱标召见开国公常昇、全宁侯孙恪、定远侯王弼,警告他们不要乱来。

蓝玉被弹劾了,连汤和、冯胜也怕得要死,连夜上书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