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一坛相思酒就能卖一万两银子,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还能攻克瘟疫。
这是大未王朝的栋梁之才。
别说是东海郡的几大富商联手,就算是把江南的那些富商也拉过来,恐怕都抵不过人家吧。
算了,这老头不愿意退位,我就只能采用自己的办法了。
明日去找赵先生,再学点经验。
……
这些赵平并不知情,他出门透气,正好碰到检查伤员回来的宋明。
“宋太医院使,吃饭了没有?”
赵平问道:“若是没有吃饭,我让文卉再给你做一些。”
“吃过了。”
宋明说:“赵先生,现在能教我如何才能医治更多的病人了吗?”
“我恐怕不能在这边久待,需要回京复命。”
“等辞了官,我才能回来跟着赵先生好好学医。”
“建立医院。”
赵平说。
“医院?是何物?”
宋明愣愣的问,“莫非是另类的医馆?”
“差不多。”
赵平说:“但却要比医馆大上很多,而且还要全面很多。”
“我打个比方。”
“咱们建六排房子,每一排都有五位医官。”
“第一排是应对普通的病症,像什么头疼脑热等等。”
“第二排是应对急症,就是突发性的,疼的人死去活来,或者直接就昏迷不醒,像之前李慕白那种情况,这需要紧急医治。”
“第三排为应对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由五位医官共同会诊,合力治疗。”
“第四排为骨科,就是治疗前线的伤员,或者是一些因为意外导致的断胳膊断腿。”
“第五排为产科,负责接生。”
“第六排为手术室,负责给病患做手术。”
宋明听的非常认真,甚至还拿出了一个小本本,把赵平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
“这就是医院吗?”
停下笔,宋明问。
“这是简易版的医院。”
赵平说:“即便是如此,也容纳了二十五位医官。”
“这些人汇聚在一起,能医治很大一部分患者。”
“不太行。”
宋明想了一阵,摇摇头说:“一般县城只有四到五位医官,想集齐二十多位医官,最起码要六个县城。”
“若是把这些人全部集中在一起,医院的位置建在何处呢?”
“不管建在哪里,总会有人距离非常远。”
“倘若那些距离远的患者生病,又没法及时就医,难道他们就应该活活的等死吗?”
“这个……”
赵平被问住了。
别说是大未王朝了,即便是前世医学条件那么发达的华夏国,因为救治不及时而丧命的也比比皆是啊。
这是无解的问题。
毕竟医院不是你说盖就能盖。
它需要资金。
更需要配备相关的设备,以及医生。
不过以前赵平也想过,倘若把发展城市当中的大型医院往地方上迁移一些过去,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哪个医生愿意去那种穷乡僻壤之所呢?
再者,去那种地方,医院的收支能处于平衡状态吗?
难道全部靠国家补贴?
所以解决不了。
道路能解决好,方便乡村的人去发达地方就医,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而眼下,要道路没道路,要汽车没汽车,要医院没医院,要医官没医官,神仙来了都不好使。
但这并妨碍赵平为宋明解惑。
“宋太医院使,反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