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选贤才招纳元逊(1 / 2)

在朝廷体系之外另建一个,转门负责商业运转的部门,具体的职能则是随着情况的改变,而进行随时转化,国库空虚之时可以负责经营,国泰民安之时则是可以负责平抑物价。

虽然说在古代都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可实际情况却是,不少着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边当着官,一边经营自己的产业,为家族谋取好处,往往是到了帝国后期,这种情况最为明显。

既然是这样陆鸿也不打算遮遮掩掩,所以才有了九州商行的出现,陆鸿并不是想要借用这样的手段催生资本主义萌芽提前的诞生。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儒家的思想就已经注定了,在这片大地上,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胁迫政权的局面,原因很简单,老祖宗留下了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过度追求利益的资本主义,往往都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在帝国相对比较平稳的时期,自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可是平民百姓一旦感生存不下去,那么就会揭竿而起。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这片土地上就没有资本的空间,实际情况却是恰恰相反,它很适合资本的成长,不过确是有代价的成长,漫长的历史文明通过血淋淋的文字。

向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们宣示着一个道理,那就是利益并不是生存的永恒,族群的将来才是这片土地的希望,所以总有一些有识之士在合适的时候出现。

思考以及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规则,将族群的将来纳入到自己的政治意图之中,因为历史一再证明,当整个种群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局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学习历史这么长时间,那魔幻一般的历史事件,总会让人警醒,所以陆鸿并不担心太多。

现在将士兵的待遇提高起来,那么将来裁撤士卒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弹。

在期间陆鸿看到了,头发已经花白的诸葛瑾,就想到了他的那个神童儿子诸葛恪。

因为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诸葛恪到了现在名声并不是十分彰显,将诸葛瑾提入政事堂,也是陆鸿为了平稳朝局之中的各派势力,而且在上一次的选拔之中。

诸葛恪并不在名单之上,也是因为陆鸿的事情太多,一时之间没有想到这个人,现如今看到了诸葛瑾于是心有所动,议事结束之后陆鸿就将诸葛瑾留了下来问道。

“子瑜,听说你家中有一子名叫诸葛恪甚是有才学,正好本侯府中人手不足,不知道子瑜愿不愿意割爱,让诸葛恪入我府中做事?”

这并不是陆鸿突发奇想,而是钟会现在手中掌握着谍报的事情,不过在能力之,却是比李儒差了一些火候,他也一直想要找个人过来,这样既可以激发钟会的潜力。

又可以考察一下诸葛恪是不是还跟历史上一样,刚愎自用。

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个人才,就这么放过了,委实有些可惜,诸葛瑾听到这话以后。

脸上显得有些为难,考虑再三之后,便开口说道。

“不瞒彻侯,犬子确实是有一些才干,不过为人有些刚直,就怕入了彻侯府中不能担当大任。”

看起来知子莫若父这句话果然不错,诸葛瑾现在这么说,恐怕诸葛恪真的跟历史上一样。

不过陆鸿也没有打算放弃,微微一笑说道。

“有才干就好,谁也不是天生就能够担当大任的,自然也需要一些磨砺,子瑜不必担心过多,所谓瑕不掩瑜,说不定经历几年之后,诸葛恪也能够独当一面。”

看到陆鸿这么坚持,诸葛瑾也只能答应下来。

回到府中之后陆鸿就开始考虑濮阳之事,陆逊自然是不二人选,不过现在他人在北海,从发出消息到陆逊赴任,时间也是不短,现在镇守在濮阳的是张辽的副手陈登。

对于陈登这个人,陆鸿自然十分有印象,陈登和陈珪这父子二人一直都驻留在下邳,因为他们是当地大族,当初张郃在下邳那些世家大族的时候,陈氏父子就在张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