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的放榜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很多未得中了,也都愤愤离去。而高中的,也在众人的祝贺当中,去茶楼,酒肆,乐坊,勾栏,宴请一同高中的年宜,还有安慰那些未曾得中的同乡伙伴。毕竟这一顿饭后,纵使是同窗好友,那命运也已经是天差地别了。不过赵穆来这里看热闹,却也错过了自己的“拜师礼”。按照科举的规矩,赵穆作为此次会试的主考官,他点中的举子,以后就算是他的门生了。但赵穆是故意躲出来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不想和这些人扯上太大的关系。一来是自己的年纪,他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给一群四五十岁的老学究们当老师,他拉不下这么大的脸来。况且他们三天后进了集英殿参加完了殿试,那么他们就算是天子门生了。而此次主持殿试的人还是他,到时候再让这些人见自己也不迟。而赵穆也是一样,他在集英殿上,陪了他们一整天。时不时赵穆还会走到考生们的中间,然后看看他们的对答。不过赵穆也没有给他们这些机会,赵穆临出门前,已经吩咐门口的从龙卫们了。只要是送礼的,除非是皇上御赐的,不然他一个也不收。直接打发走就是了。况且凭他的身份,若是什么人都见,那未免显得太不值钱了点。至于对匈奴作战的卫青和霍去病,还有李广的评价,也都是照抄司马迁的评价。毕竟科举乃是国之大事,儿戏不得。皇帝这个时候病了,若是不派一个人出场的话,甚至是延期考试的话,那么都有可能成为大宋历史上最大的笑话。而且大部分还都是从司马迁著作上的摘抄。赵穆今天穿戴的相当的华丽,他身穿着哲宗命令内侍省为赵穆改制的蟒袍。蟒袍金冠,颇有威仪。拿这个作为殿试的考题,当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大部分考生们对汉武帝,皆是对他的各种短处大批特批,对于汉武帝的功绩则是描绘的极少,甚至大部分都是一笔带过。如果这不是大宋的殿试,赵穆不是代天子主持的话,赵穆八成会直接撕了他的考卷。赵穆看出了哲宗这次殿试考题的深意,哲宗无非是借古喻今罢了。如今的大宋与当年的大汉如出一辙。不过进门之后,也不是立即就开始考试。他们在集英殿上按照自己的号牌坐好后,太监们便给这些前来参加殿试的举子们,一人上了一盘点心和一碗清粥。但是这东西虽然上了,但也没有几个吃的。确定好最后的殿试题目后,哲宗便当众宣布了自己身体不适,委派岐王主持这一次的殿试。然后依旧是司马迁的理论,对着卫青霍去病有褒有贬,然后对“迷路侯”李广是各种盛赞。并且还洗白了李陵不顾廉耻投降匈奴的丑事。就这样,赵穆说了几句场面话后,命礼部司官悬挂考题后,殿试便立即开始。于是哲宗就折中了一下,他把赵穆的位置设在了集英殿御座之下。如太子临朝的礼制一般。而这一次哲宗提出的殿试考题的范围是历史。辰时时分,负责主持此次殿试的赵穆登场。诸位参加殿试的考生们寅时便已经在宫门外等候了,他们排在午门之外接受侍卫们的检查。他们这一次除了礼部发放的准考号牌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带。而集英殿上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所需的笔墨纸砚。卯时的钟声敲响后,众人便陆陆续续的从午门进入到了皇城当中。虽然赵穆没接见自己的门生们,但是还是有人把感谢的礼物送到了赵穆的府上。真宗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乃是国耻,如同大汉对匈奴无底线的和亲政策一样。这是因为,大部分考生的品评标准都是从史记的角度上评价汉武帝,评价汉匈之间的那些历史。和那些历史人物们。就在殿试开始前的一天,哲宗再度召见了赵穆,与赵穆商议殿试试题的事情。考的是汉代对匈奴的策略转变,是如何从和亲变成动武的。汉武帝一改大汉的和亲政策北击匈奴,开疆拓土,收复西域诸国是对还是错。以及对后世大汉政权的影响。这些举子们为了避免自己吃多了想上厕
第438章 殿试考题“论汉匈之攻守易形”(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