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东吴集团的海运行业,发展起来几乎是必然的。
孙权已经是其中佼佼者矣,甚至于留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他们更清楚,这何尝不是孙权所代表的东吴集团最好的处理方案。
当他坐上了皇帝宝座的那一刻开始,当他脱离了前线的那一刻开始,他以为的掌控大军,事实上已经逐渐脱离他的掌控。
就好似他得到了好处,就必须想着将这些好处分润给自己的文臣武将们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
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惊艳一个时代的人物,史书上对他们的儿孙,却往往难以留下一个姓名?
历史上,曹丕之所以同意陈群上表的‘九品中正制’,某一种程度而言,还不是曹丕对曹魏帐下无数世家的妥协?
他也认为周瑜会看在孙策的面上,选择帮一把,当然,也可能是最后一把。
故而,也只能说孙权眼前选择了一条最为正确的道路,但也不能说这份选择,在未来就一定是正确的,很可能这份选择在未来被无数人反反复复提起,说什么孙权眼光不够长运之流。
眼前的孙权和历史上的那一个孙权何其相似?
他死守城池,但凡得到妖兽尸体,就迫不及待的要将其中半数以上运回自家后院,彷佛不这么做,未来他想要在诸天万界之中立足就失去了支持。
到了那时,哪怕曹孟德不想去吞并东吴,东吴原本的世家利益集团们,
他们很大概率,会认为东吴之所以能够继承江东产业集团,也有着他们一份不可否认的大功吧?
权力的大小,决定了东吴孙权任何决定都必须十分谨慎,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像曹操和刘备那样,一言而决。
历史上曹丕的状况,孙权亦然也。
而中层,往往是整个架构之中,唯一可以承上启下的层次,他们一旦腐朽了,一切的根基,也只能跟着腐朽。
他很清楚自己掌控的东吴集团,根本没有可能像曹操那样,已经在诸天万界之中有了自己的根基;
但同时,这些也必然对东吴集团造成许多限制;
他们人口就只有那么多,占有的土地、生存空间,也只有那么多,在这里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必然让他们在其他地区投入的精力只能稀少,比如未来的深渊战场。
至于那时候的东吴孙家,甚至根本不需要曹魏说些什么,这些人的脑袋很大概率就已经被这些世家斩下,双手呈上。
在历史上,孙权也想过挣扎,比如统御大军北伐,浩浩荡荡而去,却直接被张辽狠狠的教训了一番。
他骨子里
他们可是一眼就看透了东吴集团的气运,也就那么一点而已,确实是赌不起也不敢赌。
哪怕他心中很清楚,这不符合自己的野心,但他也需要克制。
因为也唯有如此,才能让整个东吴集团所有精英们,都不会背叛东吴,都在这一条船上朝着可期待的未来航行下去。
可这样的妥协换来的又是什么?
世家,可不会因此而感谢曹家分毫,他们只会认为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得到的,也是本该得到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谁能不知?
从中到底能够获取多少订单,却也需要孙权集团自己努力了。
历史上,赤壁之战,倘若东吴的主公孙权换成孙坚或者孙策,底下的大臣们当真敢扎刺,说出什么投降曹操这样的言语?
哪怕孙权被主战派劝导之后,执剑劈砍下案几一角,以示权威,那些投降派大臣们,私底下难道就真老实了?
换成孙策,这些人大概率已经人头滚滚了吧?
他们的反应,就是意味着他们内心深处,但真没有将孙权东吴主公的权威看得太高。
当未来东吴集团依旧原地趟步,曹魏和蜀汉的气运却一再提升,谁又能确保神话三国世界不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