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镇天关(十六)(2 / 3)

过天门 唐酒卿 1560 字 10个月前

他放开小乞丐,又回到墙边。片刻后,江临斋走出来,经过他,他没有动,江临斋便回头,诧异道:“你不去了?”

林长鸣把着伞:“没有我的吗?”

江临斋说:“什么?”

林长鸣晃了晃伞,抖掉上面的雪屑:“没什么。”

他歪过伞身,把江临斋罩进来,语调轻松:“走吧,灯会在东市,从那儿一路走出去,就是城郊赏夜雪的地方。今晚人很多,师父,你跟好我。”

街头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两个人并肩前行,两侧俱是花灯和夜摊。江临斋走得不快,林长鸣频频回头,担心他被人群冲走。

河神庙附近最热闹,几个迎亲队穿梭在人群中,似是要在成亲前拜一拜河神。林长鸣看着那些花轿经过,感慨道:“其实这里也算是个适宜久居的好地方。”

江临斋说:“所有地方住久了,都会腻烦的。”

林长鸣颇感意外:“北鹭山也是吗?”

“自然也是,”江临斋从夜摊上拿起个瓷团儿摆件,边看边说,“风景和人一样,看久总要腻。”

林长鸣道:“这话未免太无情了,若是风景和人一样,看久了都会腻,那这世上岂不是根本不会有白头相守的故事。”

江临斋说:“你平时讲那么多的故事,有哪个是白头相守的?”

林长鸣一时语结,他平时给江临斋讲的故事都是化用六州宗族门派中的真人真事,里面生死永别、劳燕分飞的最多,还真没有皆大欢喜的。

江临斋把瓷团儿放回去,与林长鸣继续往前。路上经过好些男男女女,都向林长鸣抛彩绸,林长鸣接过这些彩绸,看见上面题着一些庆贺诗,还有一些吉祥话。他风流惯了,倒也不放在心上。

街上人声鼎沸,两个人看过花灯,又到城郊赏雪。也不知走了多久,人群渐散,最后只剩下他们了。忽然,一盏火鱼灯笼如似游鱼,从昏暗中出现,被递到了林长鸣面前。

林长鸣看那盏灯笼,又看那拎着灯笼的手。江临斋

() 说:“你刚不是问有没有你的吗?有(),拿去吧。

林长鸣肩膀露出伞沿(),落了点雪。他抬头正视江临斋的眼睛:“真的是给我的吗?”

“每年不都是给你的吗?从你十二岁开始,哪一年少过。”江临斋拉过林长鸣的手,把火鱼灯笼挂在他指间,“天亮前我就坐在树上编这个,怎么样?手艺不比你师祖的差。”

林长鸣手指微蜷,火鱼灯笼轻轻摇晃。江临斋如似没有察觉,还握着他的手——他们时常握手,有时候是因为练剑,有时候是因为抢话本,林长鸣以为自己早就习惯了,可是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没有。

江临斋说:“我看你也忙忘了,今天应该是你的生辰。”

林长鸣道:“原来是我的生辰。”

江临斋颔首:“今年只有你和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庆祝。这灯会来得正好,我陪你来看一次,就算作生辰贺礼了。”

林长鸣从不过生辰,自然也没有收过生辰贺礼。他说:“难怪今日如此热闹。”

江临斋道:“你小时候常嚷着要看灯会,如今看了,怎么不高兴?”

林长鸣静默片刻,突然笑说:“我高兴,只是高兴傻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额间忽然一凉,是江临斋屈指点了他一下。他其实比江临斋高一些,每每被摸头,都要偏低些才行,这次的指尖落在他额心,像雪似的,立刻就没了。

“你从小就是傻大个,今日也比师父高了。”江临斋端详着他,“这灯以前都是师祖给你编的,这次换成师父,不喜欢吗?”

林长鸣说:“喜欢。”

江临斋道:“撒谎是吧。”

林长鸣重复:“喜欢。”

远处的爆竹声响,江临斋说:“北鹭山有你师祖管着,不许我们乱放烟火,现在在外头,没人管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