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怎么一眨眼的功夫你就不见了呢,叫我好找呀。”
“嬷嬷,我还以为你们一直跟在我身后呢,走着走着,回头看,发现你们都不见了。我也不熟悉路,不知怎么地就走到了此处。”玉彤巧妙地将责任推到了对方身上。
“玉彤郡主,我看你刚才从树上下来,您没有进到这院子里吧?”赵嬷嬷的语气显然变得严肃了些。
“嬷嬷,你莫不是老眼昏花了?我都不会爬树,怎么会从树上下来呢?”玉彤一脸无辜地对赵嬷嬷说。
“也许是嬷嬷我刚才看错了。郡主,时间已经已经不早了,想来将军和均殿下已经谈完公务了,说不定现在已经派人来寻你了。我们回去吧。”赵嬷嬷保持着淡定,心想这玉彤郡主的嘴真是伶俐,与当年的林九叶倒是很不一样。
“嗯,嬷嬷您带路。”玉彤保持着微笑对赵嬷嬷说话。
在回去的路上,恰巧碰到了前来寻她们的黑衣男子。
“嬷嬷,原来你们在这呀,叫我好找。”黑衣男子向玉彤行礼,“郡主,将军此刻正在书房等您呢,请您随我来。”
“嬷嬷,可否请您把我为元璟将军准备的礼物送到书房?我想当面送给元璟将军。”
“诺。”赵嬷嬷应允,退下。
黑衣男子将玉彤引至书房,看到元均仍在里面。
虽然提前做过心理建设,但看到进来的玉彤,元璟心里还是不免一惊。只能说,那个叫林九叶的女子对他的影响太大了。
此时屋内还有一些侍候的仆人。
“你们都下去吧。殿下,请您也回避一下。”
众人退去,书房里只剩下元璟和玉彤。
玉彤虽然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但突然要单独地与自己从小就敬慕、一直存在于书里的对象见面,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但她努力地平复自己的情绪,目光看向了坐在书案前的元璟。
玉彤走上前去,元璟此时也站了起来。
“召国刘玉彤见过元璟将军。”玉彤向元璟行了个大礼。
玉彤这一举动显然出乎元璟的意料,他快速上前将玉彤扶起:“玉彤郡主,这可使不得,元璟怎可受此大礼?”
玉彤趁着这空隙,抬起头对眼前的元璟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元璟穿着暗朱色窄袖常服,身姿健硕。他目光如炬,鼻梁高挺,面部轮廓棱角分明,留着短而不密的胡子。因为长期驻守边境,元璟面部的皮肤有些粗糙,岁月也在眼角留下了痕迹。但这丝毫影响不到他的帅气。现在的元璟,身上有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成熟而粗犷的英俊。而且细看会发现他的五官是十分精致的。难以想象他年轻的时候是个什么模样,多少女子会为之倾倒呀。
“元璟将军,虽然昔日召、启两国干戈相对,您那时又是启国的主帅,但后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又结秦晋之好,有关您的故事就在召国广为流传。我从小就听到过您的故事,您骁勇善战、谋略非常,为国家鞠躬尽瘁、戍守启国东境二十余年。又曾在两国议和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两国百姓谋求和平。这难道不可钦可敬吗?这启国,也只有您真正值得我行这个礼。”玉彤一脸真诚地对元璟说。
虽如此,玉彤的话却勾起了那段对元璟来说痛苦不堪的回忆。特别是她顶着一张与林九叶如此相似的脸对他说出这番话,这让元璟觉得有一种割裂感。
他用十六年的时间去说服自己宽恕林九叶的背叛,去消解她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去接受那场战争中启国的失败。当他快要释然的时候,偏偏出现了一个酷似林九叶的少女,扰乱了他的情绪,使得他又产生了一份怨恨。在过去的十六年里,林九叶人间蒸发般杳无音讯,自己等了十六年等不来一句“对不起”,却等来了个长得那么像她的人跟他说“可钦可敬”。这让元璟觉得有些讽刺。
“哼,鞠躬尽瘁?可钦可敬?”元璟用自嘲的语调冷笑着说。
玉彤见状,觉得有些不妙。难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