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华文明,将愈发璀璨(3 / 4)

清统治时期造反次数非常多,但动摇他们统治的却很少,而且多集中在清朝后期,前中期的造反并不多,就可以知道大宋如果占领了那广袤的土地,只要能提供足够的生产力,养育得起那么多人口,那么统治根基还是会非常牢固。

之后就只需要完成教育和思想改造,把周围民族合理地打造成中华民族之一,是五十六个不可分割的一家人,那么说不好那些民族内部,都会有大贤主动来为汉人辩经,老老实实地让他们成为高贵的大宋子民。

就像高句丽、日本、新罗的百姓,做梦都想成为大唐子民一样。

几个人边走边聊着,没过多久就到了西华门,西华门外有一支小型队伍在等着了,他们约有二百余人,排列出整齐的队伍,全副武装,如一群钢铁一般的战士矗立在原地。

狄青骑在马背上,更远的地方如清泰街、西华门街、启圣院街外,很多百姓围在附近,对这支站在西华门外的军队评头论足。

“这就是我们大宋的军队,好生威武雄壮。话说,他们站在这里做什么?”

“你还不知道,没看报纸?”

“没呢,今天上午做工去了,哪有时间看。”

“辽国进攻高丽,官家要为高丽出头呢,打算派人去救援。”

“又要打仗了吗?”

“怕什么,现在咱们大宋你看谁还敢招惹,连辽国都只能欺负高丽了。”

“也是,有了如此强盛的军队,我大宋已是无敌手了。”

百姓们纷纷说着。

这就是一支强盛军队能给人们带来的自信力。

本身古时候汉人就是这世上最自信的民族,有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呐喊。

远不像后世某些人只信奉外国的月亮最圆,即便不能投胎到国外去,也要冒着生命和被老墨撅的风险润到异国他乡去吃甜甜圈。

虽然到了大宋这种自信力被稍稍击溃了一些,可也就是官方层面,民间这种自豪感依旧还在,远远没有衰败。

因此大宋民间向来都武德充沛,不惧怕敌人,更不畏惧战争。

现在别说大宋已经击败西夏和辽国,重新登顶亚洲一哥的宝座。即便没有击败,恐怕民间百姓也是期盼着大宋再次崛起,狠狠地扇一次李元昊和耶律宗真的耳光。

此刻众人已经走到了西华门口,赵祯不便出宫,就停在了原地,外面嘈杂声音涌来,虽然听不清楚百姓在说什么,却总能猜到那么几分。

“黎民百姓在看着,想来他们也在期盼着朕能夺回燕云,让那里的汉人重归故土,让大宋再次强盛!”

赵祯从宫门洞里远眺看到了宫外连栋酒楼中,不知道多少人正趴在栏杆上说着话,于是扭过头对着范仲淹,不由得感慨道:“希文公,此战,全赖你了。”

“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万民百姓所托!”

范仲淹认真拱手一礼。

“此去小心,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赵祯想起了王曾前不久病逝,吕夷简现在还卧病在床,恐怕没多久可活,不由得关切地握住了范仲淹的手说道:“辽东天寒,切不可以身犯险。”

“是,臣知道了。”

范仲淹抬起头,看了眼天色道:“天色差不多了.”

他正准备告辞离开。

赵骏忽然说道:“先等一等,我有话说。”

“怎么了?”

范仲淹不解。

众人也都看了过来。

赵骏眼珠子转了转,倏地笑道:“本来是有几句话要嘱咐,不过我觉得还是用大宋笑话说给你听更发人深省一点。”

听到这句话,大家脸色微变,倒是赵祯饶有兴趣道:“大孙说来听听。”

不是赵祯免疫了或者已经摆烂,而是自从大宋击败辽国和西夏之后,赵祯的自信力也提了上来。

以前大宋的自信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