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康定和谈与技术壁垒(3 / 5)

“咚咚咚!”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三声清响。

这是王守忠的敲门声。

赵祯连忙说道:“进来!”

他知道王守忠素来守规矩,能让他在自己与政制院众人交谈的时候敲门,就必然是有重要大事了。

王守忠进来,先向众人躬身行礼,随后说道:“官家,希文公六百里加急上书。”

“哦?”

赵祯忙道:“呈上来。”

王守忠就把劄子递了过去,赵祯接过后扫了一眼,脸上露出大喜之色:“辽人答应了。”

“什么?他们答应了?”

“这这这!”

“太好了,他们竟然真的会答应。”

吕夷简、王曾、宋绶、蔡齐、盛度、晏殊等人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眼神。

虽然他们都是大宋的聪明智者,但能取得这样的胜利,简直是他们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毕竟长久以来,辽国一直都是压在他们头顶上的大山。

有一天他们发现这座大山居然已经矮到与自己平视的时候,这自然让他们感觉到不可思议。

唯有赵骏一副智珠在握,一脸微笑的表情。

其实他表面上镇定,心里也是慌得一批。

虽然笃定辽国大概率会同意,但万一辽国没什么聪明人,全都是满脑子肌肉的武夫,宁愿国内崩溃也要两败俱伤呢?

所以现在看到辽国最终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赵骏还是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感叹辽国还是有智者。

“只是.”

赵祯看完劄子之后,沉吟一会儿,犹豫说道:“他们还是有几个条件。”

“什么条件?”

赵骏问。

赵祯就把辽国提的几个要求说了一下,末了又问道:“大孙,能答应吗?”

所有人都看向赵骏,毕竟谁都知道,赵骏才是拿主意的人。

“能!”

赵骏认真地点点头。

“太好了,简直是大胜利!”

“此次和谈,怕是要载入史册了。”

“在老夫有生之年,能见到辽国有吃瘪的一天,真是让人感慨啊。”

几个年逾六七十岁的老头都是老泪纵横。

他们年轻时候其实经历过澶渊之盟的屈辱,也知道辽国人到底有多颐指气使。

现在却取得了如此大的外交胜利,让众人无一不热泪盈眶。

然而没想到赵骏却沉声道:“先别高兴得太早啊,这些条件可以答应,但其中

“大孙,知足吧。”

赵祯知道这是指名义上岁贡有辱国体的事情,劝道:“他们愿意拿东西换就已经不错了。”

“不行,我还是要提两点

赵骏说道:“

“他们能同意吗?”

吕夷简劝道:“汉龙,见好就收吧,现在来之不易的和谈,莫要再起波澜。”

“是啊,就这样吧。”

晏殊也劝道。

“你们真是,怕什么,他们既然已经答应了和谈,那就说明这事已经敲定,不可能改。”

赵骏笑道:“何况这不间接就说明辽国那边已经顶不住了吗?在这点小事上,他们也不会再多做计较。最多就是他们回国后宣传是“纳”或者“献”,我们不予回应就是,在国内我们只说取消了岁币就行,随便耶律宗真在辽国怎么说,我们只要好处!”

这其实还是国格的问题,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献”是个下奉上的词,历史上重熙增币,辽国就要求“献”,是富弼强烈要求,才改为赠。

而“纳”算是个中性词,有缴纳、贡献,又有交予、缴付之意。澶渊之盟勉强算是平等对待了,所以当时是纳。

但不管怎么样